得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德几,德惠。
《墨子·明鬼下》:“且《禽艾》之道之曰:‘得璣无小,灭宗无大。’则此言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鬼神之所罚,无大必罚之。”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云:“《禽艾》,盖《逸书》篇名。《吕览·报更》篇云:‘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德璣与德几,古字通用。”参见参见参见参见“德几”。
引证解释
⒈ 德几,德惠。者也。’德璣与德几,古字通用。”参见参见参见参见“德几”。
引《墨子·明鬼下》:“且《禽艾》之道之曰:‘得璣无小,灭宗无大。’则此言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鬼神之所罚,无大必罚之。”
孙诒让间诂引苏时学云:“《禽艾》,盖《逸书》篇名。 《吕览·报更》篇云:‘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
得玑的网络释义
得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é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词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ěi
动词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diad5 [沙头角腔] diet7 [陆丰腔] det7 [宝安腔] d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德 | 多則 | 端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tək | t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 幾(
)声。本义:不圆的珠子)(2) 同本义
璣,珠不圆者也。——《说文》
厥篚元纁玑组。——《书·禹贡》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爱已之一苍璧小玑。——《吕氏春秋·重已》
赬丹明玑。——左思《吴都赋》
瑇瑁珠玑。——《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玑镜(以有光的大珠制成的镜子;也指明镜。用以赞美他人的鉴识能力);玑贝(珍珠宝贝;比喻佳作)
(4) 玑衡,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
在璿玑玉衡。——《虞书》
玑为转运。——《北堂书钞引书大传》
玑衡(“璇玑玉衡”的省称。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
(5) 北斗的第三星
文仰陟天玑。——《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
(6) 又如:玑璇(北斗七星中的星名。璇是其中第二星,玑是其中第三星,今称“天玑”,合称“璇玑”);玑衡(星名。指北斗七星中的天玑与玉衡。也用以称观测天文的仪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