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暑

cú shǔ [ cu shu]
注音 ㄘㄨˊ ㄕㄨˇ

词语释义

《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郑玄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 指季夏。 谓暑热消逝。

词语解释

  1. 《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

    晋 夏侯湛 《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宋 苏轼 《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郑泽 《答钝根》诗之二:“余家 金华 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

  2. 指季夏。

    《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季夏亦曰徂暑。” 徐坚 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3. 谓暑热消逝。

    唐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诗:“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称盛暑。

《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郑玄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
晋夏侯湛《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
唐卢照邻《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宋苏轼《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郑泽《答钝根》诗之二:“余家金华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

⒉ 指季夏。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季夏亦曰徂暑。”
徐坚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⒊ 谓暑热消逝。

唐孙逖《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诗:“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徂暑的国语词典

语出《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指盛暑。

徂暑的网络释义

徂暑

  • 徂暑,拼音cú shǔ ,指季夏。
  • 汉字详情

    [cu]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EGG
    五行:
    仓颉: HOBM
    四角: 2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且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往;去)

    (2) 同本义

    徂,往也。——《尔雅》

    汝徂征。——《书·大禹谟》

    胤后承王命徂征。——《书·胤征》

    自我徂尔。——《诗·卫风·氓》

    我征徂西。——《诗·小雅·小明》

    (3) 又如:徂川(流去的河水);徂徕(往复);徂征(前往征讨)

    (4) 及,至

    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诗·周颂·丝衣》

    (5) 行,行走

    思无邪,思马斯徂。——《诗·鲁颂·駉》

    (6) 死亡

    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孟子·万章上》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史记·伯夷列传》

    (7) 又如:徂殁(死亡);徂落(死亡)

    (8) 消逝 。如:徂年(过去的年月);徂辉(落日的余辉;比喻逝去的岁月)

    英文翻译

    go, advance; to; die

    方言集汇

    ◎ 粤语:c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宝安腔] cu2 [梅县腔] zii1 [海陆丰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cu2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胡平聲開口一等zo/dzudzʰu
    shǔ [shu]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JFT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AJKA
    四角: 606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暑,热也。——《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系辞》

    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人间训》

    乌兽稀毛,其性能暑。——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暑溽(夏天闷热的气候);暑岁(炎热干旱的年岁);暑夏(炎热的夏季);暑寒(天气炎热与寒冷);暑湿(炎热潮湿)

    名词

    (1) 炎热的日子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系辞下》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2) 夏季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列子·汤问》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暑月(夏月);暑雨(夏季的雨);暑伏(夏季中的伏时。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暑夜(炎夏之夜)

    英文翻译

    hot

    方言集汇

    ◎ 粤语:syu2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s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英字典] chu3 shu3 [海陆丰腔] chu3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宝安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s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舒吕上聲開口三等sjox/sj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