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头

chè tóu [ che tou]
繁体 徹頭
注音 ㄔㄜˋ ㄊㄡˊ

词语释义

犹到头;尽头。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犹到头;尽头。 唐 罗隐 《江北》诗:“废宫荒苑莫閒愁,成败终须要彻头。” 金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之三:“只愿 长城 没彻头,岂知蒸土更堪忧。” 明 无名氏 《比事摘录》:“偷得休时便好休,欢喜寃家无彻头。”

引证解释

⒈ 犹到头;尽头。

唐罗隐《江北》诗:“废宫荒苑莫閒愁,成败终须要彻头。”
金元好问《游天坛杂诗》之三:“只愿长城没彻头,岂知蒸土更堪忧。”
明无名氏《比事摘录》:“偷得休时便好休,欢喜寃家无彻头。”

彻头的网络释义

彻头

  • 【拼音】
  • chè tóu
  • 【注音】
  • ㄔㄜˋ ㄊㄡˊ
  • 【引证解释】
  • 犹到头;尽头。 唐 罗隐 《江北》诗:“废宫荒苑莫闲愁,成败终须要彻头。” 金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之三:“只愿 长城 没彻头,岂知蒸土更堪忧。” 明 无名氏 《比事摘录》:“偷得休时便好休,欢喜寃家无彻头。”
  • 汉字详情

    chè [che]
    部首: 303
    笔画: 7
    五笔: TAVN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OPSH
    四角: 2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2) 同本义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

    彻筮席。——《礼记·士冠礼》

    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

    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八佾上》

    解车休马,罢酒彻乐。——《淮南子·原道》

    (3) 又如:彻案(撤去食案);彻坐(撤去座位);彻兵(撤军)

    (4) 拆毁;拆下

    彻我墙屋。——《诗·小雅·十月之交》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楚辞·天问》

    (5) 又如:彻屋(拆除房屋)

    (6) 通达;明白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7) 又如:彻鉴(明鉴;洞察)

    (8) 垦治

    彻田为粮。——《诗·大雅·公刘》

    (9) 又如:彻田(垦治田地)

    (10) 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1) 又如:彻札(穿透铠甲)

    (12) 结束,完结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 又如:彻命(达其使命);彻卷(毕卷;读章全卷)

    形容词

    (1) 通,达

    彻,通也。——《说文》

    果无不彻。——《国语·晋语六》

    摄而不彻。——《国语·楚语上》

    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国语·吴语》

    其何事不彻?——《国语·周语上》

    焚烟彻于上。——《国语·鲁语上》

    其聪能听彻之。——《国语·楚语下》

    (2) 又

    民之彻官百品。

    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国语·国语上》

    物彻疏明。——《庄子·应帝王》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庄子·外物》。注:“彻,通也。”

    (3) 又如:透彻(详尽而深入);洞彻(透彻地了解);通彻(通晓;贯通);彻夜(通宵,整夜);彻内彻外(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彻朗(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

    英文翻译

    penetrate, pervade; penetra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t3

    宋本广韵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