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影像
(1) 画像;遗像
(2) 影子,身影
(3) 形象。指人的音容笑貌
词语解释
亦作“ 影象 ”。画像;遗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此贤刼中当来世尊,亦悲愍汝,皆留影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心里也要去见见亲生父亲的影像,哭他一场,拜他一拜。”《红楼梦》第五四回:“十七日一早,又过 寧府 行礼,伺候掩了祠门,收过影象,方回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掛影像。”
犹影子,身影。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余观 子耕 了外物成坏,犹影像空寂。” 萧红 《看风筝》:“看着自家的短墙处有个人的影象,模糊不清……再走近点,知道 王大婶 在那里摆手。”
徵象,迹象。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若谓太极本无阴阳,乃动静所显之影象,则性本清空,稟於太极,形有消长,生於变化。”
形象。指人的音行笑貌。
鲁迅 《华盖集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 阿Q 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
指物体的形状、形相。
王统照 《司令》:“月光从大柳树梢上渐渐升起……什么影象都被映得分明。”
印象。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当初奶奶存日,曾跟到姑娘家去,有些影像在肚里。” 朱自清 《<燕知草>序》:“他去过的地方,我大半也去过;现在就只有淡淡的影象,没有他那迷劲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影象”。
⒉ 画像;遗像。
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此贤刼中当来世尊,亦悲愍汝,皆留影像。”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心里也要去见见亲生父亲的影像,哭他一场,拜他一拜。”
《红楼梦》第五四回:“十七日一早,又过寧府行礼,伺候掩了祠门,收过影象,方回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除夕》:“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掛影像。”
⒊ 犹影子,身影。
引宋叶适《黄子耕墓志铭》:“余观子耕了外物成坏,犹影像空寂。”
萧红《看风筝》:“看着自家的短墙处有个人的影象,模糊不清……再走近点,知道王大婶在那里摆手。”
⒋ 徵象,迹象。
引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若谓太极本无阴阳,乃动静所显之影象,则性本清空,稟於太极,形有消长,生於变化。”
⒌ 形象。指人的音行笑貌。
引鲁迅《华盖集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阿Q 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
⒍ 指物体的形状、形相。
引王统照《司令》:“月光从大柳树梢上渐渐升起……什么影象都被映得分明。”
⒎ 印象。
引《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当初奶奶存日,曾跟到姑娘家去,有些影像在肚里。”
朱自清《<燕知草>序》:“他去过的地方,我大半也去过;现在就只有淡淡的影象,没有他那迷劲儿。”
影像的国语词典
画像。
如:「他那温和的举止,留给人很好的影像。」
影像的网络释义
影像
影像的翻译
近义词
影像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彡,景声。彡(
),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2) 同本义
影,形影。——《广韵》
犹表之与影。——《吕氏春秋·功名》
吾日悠悠惭于影。——《淮南子·修务》
(3) 字本作“景”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
罔两问于景。——《淮南子·道应》
正日景以求地中。——《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5) 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毁神影,坏屋舍。——《南史》
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水浒传》
(6) 又如: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7) 照片 。如:合影;影集
(8) 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动词
(1) 遮蔽;遮盖 。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 影射 。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 假冒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4) 又如: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5) 隐藏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6) 又如: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7) 照射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西游记》
(8) 描摹;影印 。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9) 晃动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ang3 [海陆丰腔] rang3 [梅县腔] jang3 [沙头角腔] jang3 jang5 [客语拼音字汇] yang3 [陆丰腔] jang3 [台湾四县腔] jang3 [宝安腔] jang3 [东莞腔] ja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影 | 於丙 | 影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ʔĭɐŋ | qiengx/yan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2) 同本义
像,似也。——《说文》。段注:“然 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 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 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 郑康成、 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
影之像形也。——《荀子·富国》
女必像汝,我心甚慰。——林觉民《与妻书》
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 张三,难通融于 李四。——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老舍《黑白李》
(3) 又如:像形(与某事物形状相似);像似(好像);像形奇名(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像煞(活像,好像);像姑(男妓)
(4) 模拟
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淮南子·原道训》
(5) 仿效
中立君树,前植群树,以像朝班。——《辽史》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楚辞·九章》
(6) 依随,顺遂
像了他意,再无妒忌。——《古今小说》
(7) 又如:像心如意(顺心如意);像心称意(称心满意);像心适意(随心所欲);像心像意(顺遂心愿)
(8) 立像,或比照人物形象绘画或雕塑图像
邑先大夫皆像于两傍。——宋· 叶适文
遂合塑工像之。——《茶香室续钞》
名词
(1) 形象;容貌 。如:像生儿(模样);像表(指人的容貌、恣态、风度);像赞(为人物画像或人的相貌所作的赞辞);像貌(长相,容貌姿态);像胎(像态。模样儿)
(2) 雕像
有彭郎像。——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有小姑像
想古宗庙,既无像主,又藏于寝,盖不禁人游观。——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3) 又如:像主(图绘或塑刻的神主像);像座;像塔(佛像与佛塔);像铭(石刻的画像铭文)
(4) 图像 。如:像素;像点
(5) 法式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楚辞》
(6) 照片 。如:像片(照片);像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5 cam5 ciong5 [宝安腔] siong5 | ciong5 [客英字典] siong5 [台湾四县腔] ciong5 siong5 cam5 [沙头角腔] siong5 c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qiong4 xiong4 [海陆丰腔] ciong5 siong5 cam5 [东莞腔] ziong5 [陆丰腔] siong5
◎ 潮州话:siên3/sion3(sìeⁿ) ciên6/cion6(chhĩe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像 | 徐兩 | 邪 | 陽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zĭaŋ | zsiangx/szi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