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
词语释义
彩笔
(1) 画彩色图画用的笔或彩色的图画笔
词语解释
五彩之笔。
晋 潘岳 《萤火赋》:“羡微虫之琦瑋,援彩笔以为铭。”
江淹 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晚年又梦一个自称 郭璞 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宋 贺铸 《青玉案》词:“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清 杜岕 《游白燕庵》诗:“雕鏤饰文杏,彩笔夹歌謳。”《说唐》第一回:“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补奇女。”
《南史·江淹传》:“﹝ 江淹 ﹞又尝宿於 冶亭 ,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 ,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遂以“綵笔”称五色笔,比喻美妙文才。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綵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当年綵笔赋《芜城》。忆平生,若为情?”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皋隐者》:“诗句兴来题綵笔,道心悟后付朱絃。”
引证解释
⒈ 五彩之笔。
引晋潘岳《萤火赋》:“羡微虫之琦瑋,援彩笔以为铭。”
⒉ 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晚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引宋贺铸《青玉案》词:“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清杜岕《游白燕庵》诗:“雕鏤饰文杏,彩笔夹歌謳。”
《说唐》第一回:“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补奇女。”
《南史·江淹传》:“﹝江淹﹞又尝宿於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后遂以“綵笔”称五色笔,比喻美妙文才。 唐杜甫《秋兴》诗之八:“綵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宋辛弃疾《江神子·和人韵》词:“当年綵笔赋《芜城》。忆平生,若为情?”
清厉鹗《东城杂记·东皋隐者》:“诗句兴来题綵笔,道心悟后付朱絃。”
彩笔的国语词典
画笔。
如:「这个画家彩笔一挥,便是一幅好山好水。」
彩笔的网络释义
彩笔
近义词
彩笔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彡(
),采声。从“彡”表示与图画、文饰相关。本义:文采,文章才华)(2) 同本义
延之与 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宋书·颜延之传》
(3) 彩色的丝织品。又作“綵”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彩仗(彩饰的仪仗);剪彩;张灯结彩
(5) 指某些赌博、竞赛等赢得的财物
大博争雄好彩来,全盘一掷万人开。———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
(6) 又如:彩战(指博戏争胜);中彩;得彩;彩品(竞赛的奖品)
(7) 光彩,光泽 。如:彩线(比喻带有脸上脂粉的眼泪);彩绚(绚丽多彩)
(8) 负伤流血 。如:挂彩
(1) 彩色,各种颜色
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2) 又如:五彩;彩章(彩色涂饰);彩错(色彩交错);彩服
(3) 得好运
且休提这恩德无涯,单则是子母团圆,大古里彩。——元· 关汉卿《蝴蝶梦》
(4) 又如:彩气(吉利的兆头);彩头(好运道的预兆;又指竞赛赢得的奖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ai3 [沙头角腔] cai3 coi3 [梅县腔] cai3 [海陆丰腔] cai3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coi3 [东莞腔] cai3 [陆丰腔] cai3 [台湾四县腔] cai3 [宝安腔]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采 | 倉宰 | 清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tsʰɒi | chaix/coj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