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彗星
(1) 是明亮彗核周围通常包着的朦胧彗头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当它运行的轨道部分靠近太阳时经常出现长长的彗尾,由于辐射压力使彗尾指向远离太阳的方向,彗星的运行轨道随着从近似圆形到抛物线而具有不同的偏心率,轨道倾角从0°到180°,运行周期从3年到几千年。通称扫帚星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彗星的体积庞大,密度很小。运行的轨道一般是扁椭圆形、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彗星解体以后形成流星群。通称扫帚星。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绕太阳运行的一种星体。后曳长尾,呈云雾状。俗称扫帚星。旧谓彗星主除旧布新,其出现又为重大灾难的预兆。《楚辞·远游》:“擥彗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后汉书·李固传》:“且 永初 以来,政事多谬,地震宫庙,彗星竟天,诚是将军用情之日。” 宋 丁谓 《谈录》:“ 真宗 即位,有彗星见于东方, 真宗 恐惧,内愧凉德何以绍 太祖 、 太宗 之德业,是天祸也,不敢询于掌天文者,唯俟命而已。”
词语造句
1、他是这项理论早期的支持者:地球生命也许来自火星,通过小行星和彗星冲撞而由岩石喷射而出。
2、因为如果彗星曾重重撞击过月球,那它们很可能也造访过地球,海洋里的水的确比地幔的水含有更多氘。
3、一开始你可能不会这样认为,因为太阳系里和彗星发生过碰撞的行星都比火星还远,在那样的轨道上水永远是以冰的形式存在。
4、几十亿颗小行星和彗星在围绕着太阳旋转,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穿行模式。
5、这种方法忽略了全球性的灾难,像彗星撞击地球,就能一次性毁掉全部硬盘。
6、他们解释道,这类物质可能来自彗星和小行星。
7、也许,灭绝是由外来物体引起的,比如彗星和小行星。
8、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它的冰层融化,释放的气体和尘埃远远地飘向太空。
9、他们的解释是这样的:遥远的地方,太阳有一颗微弱的伴星,当它到达轨道的某个定点时,就会产生大量彗星。
10、其它的彗星,在即将消耗掉所有冰时,会瓦解分散成尘埃云。
11、理论上只要有足够时间,彗星样的行星最终会完全蒸发掉。但那大约需要一万亿年。
12、无数的大块彗星碎片雨点般落到地球上,每一个大块碎片的撞击都释放了一个百万吨级核弹所释放的能量。
13、有些彗星遵循的轨道曲线使它们周期性地靠近太阳,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蒸发掉其中一些冰,形成壮观的慧尾。
14、在这些陨石、彗星,或其他不明物体中可能包含一些重要成分,它们或被吸收,或作为催化剂,自我复制并让地球萌发生机。
15、我急不可待地要见到新彗星的出现。
16、该想法并不是认为这些结构单元只是搭乘陨石的乘客,而是小行星和彗星中的化学成分实际上可以制造生物的结构单元。
17、EPOXI号航天器在本月途径该彗星时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拍摄下了其喷射物。
18、科学家们猜测这些巨大灾难的原因要么是来自天上致命的小行星或彗星;要么是来自地上超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19、泰勒和他的小组相信水是在月球形成之后不久,撞到月球的彗星带到月球上去的。
20、在上面图中,你能找到:一彗星,一旋涡星系,一疏散星团和一超新星遗迹吗?
21、从太阳而来的辐射,将尘埃粒子吹离彗发,形成尘埃彗尾;同时,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将一些彗星气体电离成离子,形成离子彗尾。
22、为什么是彗星像米老鼠?
23、当有人认识到地球可能将会在1910年被彗星尾巴扫到后,这一事件成了盛极一时的话题。
24、这些颗粒大多是彗星经过时喷射出来的。
25、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彗星最早把水和有机分子带到了地球,发展出了现在地球上的生命。
26、这幅艺术构想图说明了在彗星中发现的硅酸盐晶体是如何在生长中的恒星的喷发中生成的。
27、除了在此模拟的照片里所看到了行星和卫星外,我们的太阳系统还包含一个恒星、一些小行星和彗星,和像冥王星那样的侏儒行星。
28、彗星每次接近太阳时,都会将一部分冰和尘埃遗留在彗尾的遗迹中。
引证解释
⒈ 绕太阳运行的一种星体。后曳长尾,呈云雾状。俗称扫帚星。旧谓彗星主除旧布新,其出现又为重大灾难的预兆。
引《楚辞·远游》:“擥彗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后汉书·李固传》:“且永初以来,政事多谬,地震宫庙,彗星竟天,诚是将军用情之日。”
宋丁谓《谈录》:“真宗即位,有彗星见于东方, 真宗恐惧,内愧凉德何以绍太祖、太宗之德业,是天祸也,不敢询于掌天文者,唯俟命而已。”
彗星的国语词典
环绕太阳运行的小质量天体。主要分为彗核、彗发和彗尾三部分。其外貌和亮度均随著与太阳距离的远近而发生变化。轨道是以太阳为焦点的圆锥曲线。以抛物线居多,椭圆次之,双曲线最少。解体后转化为小行星或流星群。中古时,彗星的出现常被视为灾祸、战争的不祥之兆。
彗星的网络释义
彗星 (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
彗星的翻译
彗星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象扫竹之形,本是象形字。小篆增加“又”(手),构成了会意字。本义:扫帚)
(2) 同本义
彗,埽竹也。——《说文》
国中以策彗卹勿驱。——《礼记·曲礼》
拥彗先驱。——《史记·孟荀传》
忽若彗泛画涂。——《汉书·王褒传》
太公拥彗。——《汉书·高帝纪》
(3) 又如:彗汜画涂(以帚扫秽,以刀划泥。比喻极其容易)
(4) 彗星的简称
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左传·昭公十七年》
彗星者,天之旗也。——《河图帝通纪》
(5) 又如:彗光(彗星的光束);彗孛(彗星和孛星);彗孛干犯(彗星侵犯);彗勃(即彗孛。彗星和孛星)
动词
(1) 扫;拂
戈铤彗云。——班固《东都赋》
(2) 在阳光下曝晒
日中不彗,是谓失时。——《六韬》
形容词
聪慧的。通“慧”
淮南王有女 陵,彗有口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i5 sui5 [客语拼音字汇] sui4 [梅县腔] sui5 [台湾四县腔] fi5 sui5 [宝安腔] fui5 sui5 [海陆丰腔] fui6 su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遂 | 徐醉 | 邪 | 脂A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止 | 脂A | zwi | zsyih/szvi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2)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
日月星辰。——《书·尧典》
四曰星辰。——《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荀子》
(3) 又如:星筹(寿算之筹);星霜(比喻年月);星桥(神话传说中的鹊桥。也作银桥);星布(天星密布);星列(天星罗列)
(4) 星宿,中国古代指星座 。共分二十八宿(星群)。如:星宫(星神);星回(星宿回转固位。谓一年将尽);星亡(星宿隐没不见)
(5) 天文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星工(通晓星象的人);星文(星象);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
(7) 古时特指妇女装饰面颊的美容花点 。
(8) 戥、秤等衡器上记斤、两、钱的标志点 。如:定盘星;准星;秤星
(9) 夜,星夜。多用于连夜赶路 。如:星前月下(指男女幽会的时间或处所);星行(早夜急行);星步(凭星而行);星归(连夜赶回)
(10) 用以表示等级 。如:三星级饭店;五星上将
(11) 星相术 。如:星象恶曜(逢着灾星,厄运当头);星宿(列星。代指人的时运,命数);星家(通晓天文术数、算命看相的人);星宿不利(迷信指本命星不吉利);占星;星卜
(12) 某物质一小块、一小片(断)或数量很小的一份 。如:星星(一点儿;一些儿);一星半点
(13) 姓
形容词
(1) 形容多而分散的 。如:星居(分散布列);星处;零星;星弗(多而乱);星罗棋布;星离(天星分散)
(2) 斑白。多指鬓发
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宋· 王伯大《赠戴石屏》
(3) 又如:星鬓(发白的鬓发);星发(花白的头发)
(4) 事物与帝王有关的 。如:星舆;星骑;星闱(皇宫);星关(宫禁,皇居);星骑(帝王的使者)
(5) 迅速的,跟流星一样的 。如:星铄梭光(像星闪烁,像飞梭掠过。形容疾快);星驰(赶快;匆忙);星忙(匆忙);星火(火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n1 [客英字典] sen1 sin1 si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sin1 sang1 siang1 [梅县腔] sen1 siang1 sin1 [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xin1 [海陆丰腔] sen1 sin1 sang1 siang1 [宝安腔]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星 | 桑經 | 心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sieŋ | s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