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事

lù shì [ lu shi]
繁体 錄事
注音 ㄌㄨˋ ㄕˋ

词语释义

录事 lùshì

(1) 旧时政府机关中管记录、缮写的小吏

郡录事骇之。——· 高启《书博鸡者事》
copyist;an office clerk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copyist;an office clerk] 旧时政府机关中管记录、缮写的小吏郡录事骇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职官名。晋代骠骑将军及诸大将军不开府办事,属官有录事,掌总录文簿。后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职任甚为重要。省称"录事"。隋初以为郡官﹐相当于汉时州郡主簿。唐宋因之﹐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元废。清初各部又设录事﹔清末新官制。

录事的国语词典

职官名。旧时各官署缮写文件的官员。

录事的网络释义

录事

  • 录事:汉语词汇
  • 录事:中国古代官职
  • 录事 (汉语词汇)

  • 1.指 民国 时官府或其他机构中任抄写工作的低级职员。
  • 老舍《赵子曰》第二十:“他说只有文书科有一个录事的缺。”
  • 曹禺《日出》第二幕:“我是大丰银行的录事。”
  • 2. 唐 代 曲江 宴上进士所推举的督酒人。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録事,其馀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咸以其日辟之。”原注:“旧例率以状元为録事。”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崔沆 及第年为主罚録事,同年 卢彖 俯近关宴,坚请假往 洛 下拜庆,既而淹缓久之…… 沆 判之。”
  • 3.称会饮时执掌酒令的人。
  • 唐·皇甫松《醉乡日月·律录事》:“夫律録事者须有饮材……觥録事宜以刚毅木讷之士为之。”
  • 唐·元稹《黄明府诗》序:“小年曾於 解县 连月饮酒,予常为觥録事。曾於 窦少府 厅中,有一人后至,频犯语令,连飞十二觥,不胜其困,逃席而去。”
  • 4.妓女。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苏叔党 政和 中至 东都 ,见妓称‘録事’,太息语 廉宣仲 曰:‘今世一切变古, 唐 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録事也。 相蓝 之东有 録事巷 ,传以为 朱梁 时名妓 崔小红 所居。”
  • 5.开设赌局,坐分其利的人。
  • 宋·王得臣《麈史·博弈》:“世之纠帅蒲博者,谓之公子家,又谓之囊家,亦谓之録事。”
  • 录事造句

    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资。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用镜头记录事件的真实,用笔杆写下正义的言语,用报道揭示善恶的底线,用声音喊出生活中的不公,用双脚走出坚定公正的信仰。记者节,愿每位真实记叙者幸福快乐!
    权亲断诸县仓库及囚系,长丞皆见,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出补馀姚长,召募精健,得千馀人。
    李?的父亲李纲曾经是个不入流的杂任小吏,在他七岁那年在浙东的郯县做县录事,结果那年越州人裘甫浙江起事造反,攻破了郯县,李纲死在了乱兵之中。
    不过在唐敬宗时,黄州录事参军张绍因为宠幸婢女花子而将妻子卢氏休弃,卢氏不伏,也向鄂岳黄蕲观察使牛僧孺提起告诉。
    诸曹官旧制,录事参军掌州院庶务,纠诸曹稽违;户曹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受纳;司法参军掌议法断刑;司理参军掌讼狱勘鞫之事。
    ,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
    这个脚本可以用来调试和记录事件的变化,并控制系统的热插拔代理。
    言语既然能显示个人身份,信用也是邦国珍贵的宝玉,文坛中的人应该想到记录事实。
    武沙沙正头戴耳机,一边倾听旅客的诉求,一边运指如飞地在处理平台上记录事件。
    承安进士,历任州录事、县令、国史编修官、翰林直学士。
    按照现在的说法张九龄也是官二代,他祖父张子虔是信宜县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是新兴县县丞。
    其主要标志是都市警巡院和城市录事司的兴起。
    在事故发生当时,现场的工作人员还故意未在相关管理日志中记录事故内容,以防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派遣到当地的监督人员知晓。
    既而复结陈向城,珽令录事参军王君植将兵拒之,自乘马临陈左右射。
    翌日午时,陈通判、陆副都监,还有州衙一个姓黄的录事参军,各带了七八个随从,坐着山轿登上朐山,直到北山坡龙兴寺山门前落轿。
    作者对此解释道,人类早期“结绳记事”,报纸本身就是一种记录事件的文化符号,所以把它作为编织材料。

    汉字详情

    [lu]
    部首: 316
    笔画: 8
    五笔: V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MME
    四角: 17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

    (2) 同本义

    録,金色也。——《说文》

    (3) 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

    录,记之具也。——《广雅·释诂三》

    皆辨其物而奠其录。——《周礼·职币》

    (4) 又如:言行录;名人录

    (5) 次第,次序

    今大国越录。——《国语·吴语》

    动词

    (1) 总领

    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后汉书·章帝纪》

    (2) 又如:录公(对总领台阁尚书事者的敬称)

    (3) 抄写(含有有选择地照样誊写的意味)

    手自笔录。——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

    余之手录。

    (5) 又如:抄录(抄写);录黄(宋代中书省枢密院承旨抄录颁送门下省的文件)

    (6) 记载

    《春秋》录内而略外。——《公羊传·隐公十年》

    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7) 又如:采录(采集并记录);笔录(用笔记录);录囚(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

    (8) 采取

    君既若见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录用(录取任用);录遗(选录遗才)

    (10) 记;惦记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逮捕

    吏录一犯夜人来。——《世说新语·政事》

    (12) 收集;收藏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世说新语·政事》

    英文翻译

    copy, write down, record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105
    笔画: 8
    五笔: GKV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LLN
    四角: 500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动词

    (1) 侍奉;供奉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量词

    件;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se5 [沙头角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海陆丰腔] sii6 se6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se5 [宝安腔] su3 [陆丰腔] sii6 [东莞腔] su3
    ◎ 潮州话:se7 se6(sūr sũr)【潮阳】su5 s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吏去聲開口三等ʧĭəcrih/tr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