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饷

guī xiǎng [ gui xiang]
繁体 歸餉
注音 ㄍㄨㄟ ㄒ一ㄤˇ

词语释义

馈赠。归,通“馈 ”。

词语解释

  1. 馈赠。归,通“ 馈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餉也不可。”

引证解释

⒈ 馈赠。归,通“馈”。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餉也不可。”

汉字详情

guī [gui]
部首: 316
笔画: 5
五笔: J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LSM
四角: 270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饷,赠送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名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九归

形容词

羞惭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英文翻译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ui1

宋本广韵

xiǎng [xiang]
部首: 328
笔画: 9
五笔: QNTK
五行:
仓颉: NVHBR
四角: 277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

(2) 同本义

餉,饟也。——《说文》

餉,餉馈。——《广韵》

饟,周人谓餉曰饟。——《说文》

饟,馈也。——《尔雅》

种饟粮食。——《汉书·食货志下》

輓车奉饟者。——《汉书·严助传》

为雇耕佣,凭种餉。——《后汉书·章帝纪》。注:“餉,粮也,古餉字。”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前蜀· 韦庄《纪村事》

(3) 又如:饷田(送饭到田头);饷人(送饭食的人);饷馌(往田头送饭)

(4) 招待,供给或提供

有童子以黍肉饷。——《孟子·滕文公下》

幼弟不饷。——《韩非子·五蠹》

(5) 又如:饷客(以饮食招待客人);饷宾(以食物招待宾客)

(6) 吃饭,进餐

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7) 赠送

以诗赋饷孙权。—— 胡冲《吴历》

(8) 又如:饷亿(赠送,补给);饷献(馈赠奉献)

名词

(1) 军粮及军队的俸給

老弱转饷。——《汉叔· 严助传》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史記·高祖本紀》

饷无所出。——清· 邵長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饷馈(军队的粮食);饷米(军队食用的米);饷事(掌管军粮之事)

(3) 薪金 (旧时多指军队或军警等的薪金)。如:饷銀;月饷

(4) 食物

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吴越春秋》

(5) 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間。後作“晌”

虽有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 韩愈《醉贈张秘书》

英文翻译

rations and pay for soldiers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