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

guī xiāng [ gui xiang]
繁体 歸鄉
注音 ㄍㄨㄟ ㄒ一ㄤ

词语释义

回乡。

归心向往。

词语解释

  1. 归心向往。

    《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 汉 郑玄 笺:“天丰大先三正之后世,谓居以大国,行天子之礼乐,然而无有能以德自遂达於天者,故天下归乡 汤 。”

  2. 回乡。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太后愍 阴氏 之罪废,赦其徙者归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父老传言, 屈原 既流放,忽然暂归乡。”

引证解释

⒈ 归心向往。

《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 汉郑玄笺:“天丰大先三正之后世,谓居以大国,行天子之礼乐,然而无有能以德自遂达於天者,故天下归乡汤。”

⒉ 回乡。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太后愍阴氏之罪废,赦其徙者归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父老传言, 屈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

归乡的网络释义

归乡 (汉语词汇)

  • 归乡,汉语词汇。
  • 拼音:guī xiāng
  • 释义:1、归心向往。2、回乡。
  • 归乡造句

    那年远山叠,我归乡心切;摇舟绕过画桥,听闻谁在呜咽;我循声望去,是花哭泣的幻觉;仿佛前世的你我,忘记告别。音频怪物。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谤毁,去官归乡里。
    现在,满族封建王朝的后代们已退归乡野,中华各族人民已经主宰了自己的命运,正在意气风发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上阔步前进。
    秋风吹,秋月高,秋色渐渐美好,秋风凉,秋花香,秋叶渐渐红黄,中秋节,重阳节,归乡时间渐到,思朋友,可还好,分别不觉几载了,愿君幸福快乐,一切安好。
    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万里归乡看望自己的爹娘。控制不了内心的喜悦,合家团圆共享除夕的快乐。随着分分秒秒的流逝,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祝福的短信适时的来到你的身旁。愿你除夕快。
    不胜私愿,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越己巳春仲,南垞忽以二竖交侵,致有华屋山邱感,缘旅榇不便久羁,料理归乡井,后令子长君铎跋涉来滇,出其先大人诗文若干卷属予叙。
    金秋重九,气爽宜人,叹流年之快兮,斗转星移;观鸟兽知秋兮,雁阵南回。重阳到来兮相思浓郁,怀念故人兮扫陵祭酒,盼团圆兮早日归乡,遍插茱萸兮平平安安;登高望远兮健康延年。
    之后,姜涛长子蒋实奉旨扶柩归乡,沿途经过大同、代县、原平等地,地方官员及百姓都纷纷沿路给予祭奠。
    自古逢秋悲寂寥,浓浓思念寄心中;万里悲秋常作客,游子之心盼归乡;天阶夜色凉如水,天气变化勤加衣;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立秋的时候,思乡的时候,天气多变化,愿你珍重身体。
    有的人被迫迁流都市,有的人无奈回归乡里。
    死亡对基督徒而言,是一个从人生战场解甲归乡的荣耀时刻。
    星辰月朗,家在远方,何日梅花落,送我归乡。
    华夏公告过后,拉风家族内首杀的帮众,更是英姿焕发,如同荣誉归乡的战士,光彩四射,而其他人也纷纷为他们庆祝。
    归乡心切,平安是福直击中国公民归家路。
    车如梭,人如潮,一年春运如期到。千山横,万水绕,回家之行路迢迢。报平安,佳讯捎,阖家团圆乐陶陶。祝归乡之路一路顺风!
    经国先生大贤,破冰霜,为数万将士开归乡之先河;开商贸,励台商至大陆投资办厂;促发展,与大陆各处联合经商。
    周道登苏州吴江人,他选择从天津坐船走水路归乡,一行人沿运河一路行到临清州,临清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位于山东西北部,与河北隔卫运河相望。
    十年苦读寒窗下,一举成名到时了。看那美丽象牙塔,有山有水有鲜花,为了它和你的她,这回哥要玩命了。愿君:此去博得甲天下,锦衣归乡传佳话。
    我死在冬月初七这一日,伴随着卫国哀歌:“星沉月朗,家在远方,何日梅花落,送我归乡……”。唐七公子。

    汉字详情

    guī [gui]
    部首: 316
    笔画: 5
    五笔: J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LSM
    四角: 270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饷,赠送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名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九归

    形容词

    羞惭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英文翻译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ui1

    宋本广韵

    xiāng [xiang]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X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VH
    四角: 20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country; rural; vill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