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身

guī shēn [ gui shen]
繁体 歸身
注音 ㄍㄨㄟ ㄕㄣ

词语释义

犹投靠。

词语解释

  1. 犹投靠。

    《后汉书·冯异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南齐书·戴僧静传》:“﹝ 僧静 ﹞遂归身随从征伐。”

引证解释

⒈ 犹投靠。

《后汉书·冯异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南齐书·戴僧静传》:“﹝僧静﹞遂归身随从征伐。”

归身的网络释义

归身

  • 该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或“寸身”。支根称“归尾”或“归腿”,全体称“全归”。全当归既能补血,又可活血,统称和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
  • 汉字详情

    guī [gui]
    部首: 316
    笔画: 5
    五笔: J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LSM
    四角: 270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饷,赠送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名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九归

    形容词

    羞惭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英文翻译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ui1

    宋本广韵

    shēn [shen]
    部首: 710
    笔画: 7
    五笔: TMD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XH
    四角: 27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词

    (1)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动词

    (1)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词

    用于衣服 。如:一身衣服

    英文翻译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1 s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失人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ns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