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权

qiáng quán [ qiang quan]
繁体 強權
注音 ㄑ一ㄤˊ ㄑㄨㄢ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强权 qiángquán

(1) 凭借优势地位或权势欺压别人或别国

强权政治
power

词语解释

  1. 凭借优势地位欺压别人或别国的权势。

    孙中山 《大亚洲主义》:“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曹禺 《雷雨》第三幕:“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

引证解释

⒈ 凭借优势地位欺压别人或别国的权势。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曹禺《雷雨》第三幕:“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

强权的国语词典

强暴不合公理的势力。

如:「独裁者运用强权压迫人民。」

强权的网络释义

强权

  • 强权:词语
  • 强权:2011年10月26日法国上映电影
  • 强权 (词语)

  • 强权,读音qiáng quán,汉语词语,指强硬的手段与强势的权力。
  • 强权造句

    他这种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行为,如今有几人能做到呢?
    强权便是真理,就是这么一回事。
    对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你都缺乏信任的话,你这种人还配拥有什么爱情。当爱情生活当中出现强权的时候,撒谎就成了理所当然了,而当撒谎成为了习惯的时候,离
    启蒙君主是有明确改革目标的领袖,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不能一味的等待人们觉醒。等待人们去理解改革是有必要的,但有时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行使强权。正因为如此,成为专制领袖就成了启蒙君主的宿命。
    我们决不屈服于强权。
    梁山泊的英雄们劫富济贫,反抗强权,真称得上是绿林好汉。
    一双脚,将万水千山踏遍;一只手,书写正义的语言;一双眼,注视着阳光的灿烂;一颗正义的心,执着努力永不改变。记者,让我们看一个个奇迹的上演,诠释真理,不惧强权。记者节,愿。
    强权国家采取不公正的双重标准操作复杂的国际问题。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强权之下,俺只能妥协。
    我们要不屈不挠地对抗强权,争取最后胜利。
    没人告诉过你强权即公理,暴力压倒一切么?妖舟 
    懦弱的爱情本就不可能有结果,但就算是强权使得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我想,他也不可能阻隔爱情,所以,爱情便可以永远在一起。杜拉斯 
    章主事边上看着,都得老眼有些湿润,难得的读书种子,面对这张大人如此强权,毫不避让,这丁秀才,或者一条筋,但这风骨实在难得。
    罗拜月叹道“而今的世道毫无公理,唯有强权,这圣贤书不读也罢!”。
    我以为知识阶层的所谓道德勇气,一部分应该是表现在对强权的批判上,但更为困难更难做到的,是表现在他不迎合、不取悦于民众上。
    不能助长霸权强权,不能用来调词架讼、挑动争端,将国际法治引向歧途。
    那时巴比伦已经是一个强权国家,但真正使她兴起去刑罚人的,还是上帝自己。
    关于这个现象,评论家们说这正是市场展现的一种新的,为西方国家政府和类似的强权国家提供的武器贸易形式。
    倘若如此,罗马与耶路撒冷便是特例了。罗马时为世界强权,攻城掠池,治国安邦,兴建土木无不在话下。
    他嫉恶如仇,惩恶扬善;他不畏强权,不畏邪恶,与权斗、与兽斗、与魔斗、、、他踏平天下不平事,铲尽天下不平源。

    汉字详情

    qiáng,qiǎng,jiàng [qiang,jiang]
    部首: 312
    笔画: 12
    五笔: XKJ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RLI
    四角: 16236

    详细解释

    jiàng

    形容词

    (1) 倔强;固执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2) 又如:强气(倔强脾气);强颜(指人不知羞耻);强团练(宋代杭州俗谚。指性情倔强,对人倔傲的人);强头别脑(形容倔强的神气)

    (3) 僵硬

    一连吃了四五剂,口不歪了,只是舌根还有些强。——《儒林外史》

    (4) 另见 qiáng,qiǎng

    qiáng

    名词

    (1)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2) 同本义

    (3) 通“襁”。襁褓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形容词

    (1) (通彊。弱的反义词)

    (2) 弓有力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4) 强盛;势力大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老子》

    赵强而 燕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弱为强。——《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强则国强。——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强家(势力强盛的卿大夫);强雄(强盛);强寿(强盛而长久);强对(强大的对手);强元(以强大立足天下);强兵(强大的军队);强阵(强大的军队);强旅(强大的军队);强弱(强大与弱小)

    (6) 强健;健壮,有力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刚健强力。——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强仕(四十岁。这年龄的人各方面已经成熟,正好出仕做官);身强力壮;强死(人尚壮健而死于非命)

    (8) 刚强;坚决

    四十曰强。——《礼记·曲礼》

    强立而不反。——《礼记·学记》。注:“临事不惑也。”

    彊而义。——《书·皋陶谟》。传:“无所屈挠也。”

    彊忍不义。——《国语·楚语》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9) 又如:强果(坚强果敢); 强执(坚强固执)

    (10) 强横

    凶强侠气。——《世说新语·自新》

    (11) 又如:强悍(强横勇猛);强戾(强横凶暴);强虐(强横暴虐);强狠(强横凶狠)

    (12) 强暴

    彊,暴也。——《尔雅》

    侯彊侯以。——《诗·周颂·载芟》

    曾是彊御。——《诗·大雅·荡》

    (13) 又如:强俊(强暴而又才智出众);强虏(强暴的敌人);强塞(强暴固执);强鸷(强暴凶狠)

    (14) 优越;好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强起(强如。胜过;比…更好);比他强;比昨天强;我们的劳动条件一年比一年强;博闻强记;强处

    (16) 略多于…的

    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木兰诗》

    (17) 又如:三分之一强

    名词

    (1) 强有力的弓

    挽弓当挽强。——杜甫《前出塞》

    (2) 强者

    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

    (3) 姓

    动词

    (1) 使强,加强

    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辞过》

    (2) 另见 jiàng;qiǎng

    qiǎng

    动词

    (1) 强制,强迫

    强饮强食。——《考工记·梓人》

    三君皆将强死。——《左传·文公十年》

    (2) 又如:强匄(仗势索取);强媒硬保(强迫做媒,包办成亲);强劝架(连拉带劝;拉偏架);强邀(夺取);强风情(强作风流情事);强为(硬干;蛮干);强起(强迫不愿做官的人任官就职)

    (3) 劝勉

    强之。——《周礼·司谏》。注:“犹劝也。”

    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

    副词

    (1) 勉强

    功不可彊成。——《淮南子·脩务》

    乃自强步。——《战国策·赵策》

    不可强夺。——《聊斋志异·狼三则》

    虽欲强聒。——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再四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牵强;强词夺正(强词夺理);强勉(勉强);强词(勉强说出来的话);强口(勉强);强应(勉强答应);强不知以为知

    (3) 竭力;尽力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注:“修业不敢倦。”

    强焉日有孳孳。——《礼记·表记》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强忍与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将军强留之。——清· 魏禧《大铁椎传》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强恕(努力行忠恕之道);强力(勉力);强仁(勉力行仁);强步(勉力步行)

    (5) 另见 jiàng;qiáng

    英文翻译

    strong, powerful, energetic

    方言集汇

    ◎ 粤语:koeng4 koeng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ong2 giong3 giong1 [客英字典] kiong2 giong3 [宝安腔] kiong2 | giong3 [梅县腔] giong3 kiong2 [台湾四县腔] kiong2 giong3 giong1 [沙头角腔] kiong2 [东莞腔] kiong3 kiong2 kiong1
    ◎ 潮州话:kiang5(khîang) giên5/gion5(kîeⁿ) giang2(kíang)

    宋本广韵

    quán [quan]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S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E
    四角: 479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雚( guàn)声。本义:黄花木)

    (2) 同本义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3)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4) 亦称秤锤

    正权概。——《礼记·月令》

    (5) 权柄,权力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 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6)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7) 权宜、变通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8)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9) 谋略,计谋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10)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11)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2)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13) 权利 。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14) 通“颧”。颧骨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15) 姓

    动词

    (1) 称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权称(用秤称)

    (3) 衡量,比较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 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4)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5) 平衡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副词

    姑且;暂且 。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

    英文翻译

    power, right, autho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kyun4

    宋本广韵

    强权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