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旌枉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以竹弓张悬旌旗的縿幅,并在弓衣上绘流矢,作弧矢星状,以象征武事。一说,在旌旗上绘弧矢星。
《周礼·考工记·輈人》:“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郑玄 注:“《覲礼》曰:‘侯氏载龙旂弧韣。’则旌旗之属皆有弧也,弧以张縿之幅,有衣谓之韣。又为设矢,象弧星有矢也……枉矢盖画之。” 贾公彦 疏:“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张縿幅,故曰弧旌也。云枉矢者,就旌旗张縿弓上,亦画枉矢於上……知画之者,以其弓所以张幅,幅非弦,不可着矢,以画於縿上也。” 孙诒让 正义:“九旗皆有弧,此独举弧旌者,盖弧矢以象武事…… 戴震 云:‘画矢於韣。’案 贾 戴 二説不同,未知孰得 郑 恉。今依 金榜 説,旞旌即日月为常等七旗,而注羽则縿上自各有正章,不得復画枉矢以掍厕其间。 戴 説於经义较合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弧旌枉矢,虹旃蜺旄。” 吕延济 注:“弧旌枉矢,皆星名,画以饰帜也。”
引证解释
⒈ 谓以竹弓张悬旌旗的縿幅,并在弓衣上绘流矢,作弧矢星状,以象征武事。一说,在旌旗上绘弧矢星。
引《周礼·考工记·輈人》:“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郑玄注:“《覲礼》曰:‘侯氏载龙旂弧韣。’则旌旗之属皆有弧也,弧以张縿之幅,有衣谓之韣。又为设矢,象弧星有矢也……枉矢盖画之。”
贾公彦疏:“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张縿幅,故曰弧旌也。云枉矢者,就旌旗张縿弓上,亦画枉矢於上……知画之者,以其弓所以张幅,幅非弦,不可着矢,以画於縿上也。”
孙诒让正义:“九旗皆有弧,此独举弧旌者,盖弧矢以象武事…… 戴震云:‘画矢於韣。’案贾戴二説不同,未知孰得郑恉。今依金榜説,旞旌即日月为常等七旗,而注羽则縿上自各有正章,不得復画枉矢以掍厕其间。 戴説於经义较合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弧旌枉矢,虹旃蜺旄。”
吕延济注:“弧旌枉矢,皆星名,画以饰帜也。”
弧旌枉矢的网络释义
弧旌枉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弓,瓜声。本义:木弓)
(2) 同本义;泛指弓
弧,木弓也。——《说文》
弦木为弧。——《易·系传》
檿弧箕服。——《国语·郑语》
弧弓夭猎。——《汉书·韩安国传》
(3) 又如:弧弓(古代六弓之一。其力强,可以远射甲革坚硬之物。六弓:王弓、弧弓、夹弓、庚弓、唐弓、大弓);孤矢(弓箭);孤室(弓袋);弧弦(开弓张弦)
(4) 张旗用的竹弓
载弧屬。——《礼记·明堂位》
(5) 又如:弧旌枉矢(谓以竹弓张悬旌旗的正幅,并在弓衣上绘流矢,作弧矢星状,以象征武事)
(6) 弯曲如弓
采其有弧矢之威。——《礼记·大射仪》注
燕弧盈库而委劲。——《魏都赋》
(7) 又如:弧圈(弧线);弧深(谓弯曲度深)
(8) 古星名 。如:弧矢(古星名。又名天弓。属井宿。简称弧);弧精(即弧矢星)
(9) 圆弧
(10) 电弧
弧电压
(11) 在地面上沿一条曲线重复出现的地质或地形特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2 [宝安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海陆丰腔] fu2 [梅县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胡 | 戸吳 | 匣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ɣu | gho/h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3)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4)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6)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金瓶梅》
动词
(1) 表彰
旌其所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旌书(表彰的文书);旌善(表彰善人善事);旌表节烈(表彰节妇烈女);旌典(朝廷表彰的恩典)
(3) 识别
诚应宠赏,以旌其美。——曹操《表论田畴功》
(4) 又如:旌别(识别;区别)
(5) 发挥。如:旌智(发挥智慧)
(6) 表识;表明。如:旌信(表明诚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陆丰腔] zin1 [客英字典] zin1 [宝安腔] z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精 | 子盈 | 精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cieng/zieng | tsĭɛ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2) 同本义
枉,邪曲也。——《说文》
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荀子·王霸》
枉道速祸。——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枉用三尺。——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枉法营私(曲解、破坏法律,以谋求私利);枉矢(不直的箭);枉径(弯曲的小路);枉策(弯曲的马鞭);枉路(弯曲的道路);枉渚(弯曲之渚);枉木(曲木,弯木);枉直(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
(4) 邪恶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5) 又如:枉上(不正之君主);枉邪(邪恶不正,亦指邪恶不正的人);枉情(邪念)
(6) 乱的 。如:枉攘(纷乱的样子)
动词
(1) 使受冤屈
恒人见枉。——《论衡·问孔》
其枉民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枉状(歪曲事实,诬告别人的状文);枉滥(枉法恣肆,使人无辜受害);枉结(冤屈难解的事件);枉抑(冤屈);枉陷(冤枉陷害;无故陷害)
(3) 绕道 。如:枉帆(谓船绕道而行)
(4) 违背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白居易《重赋》
(5) 又如:枉戾(谓歪曲颠倒);枉屈(歪曲,违背);枉墨矫绳(比喻违背准绳、准则);枉道事人(本谓违背正道侍奉人)
(6) 凌弱 。如:枉桡(违法曲断;偏私不公,使有理不申);枉曲(谓违法曲断;不公正)
(7) 谦词。谓使对方受屈
枉车骑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枉车骑。
(8) 又如:枉驾(屈尊以相访。称人走访的敬词);枉骑(屈尊相访。即枉驾);枉人(谓枉劳人,麻烦别人);枉才(指被埋没的人才);枉口(屈服改口);枉问(敬词。犹言承蒙问候);枉访(屈尊就访);枉语(屈尊告诉)
副词
(1) 徒然,白费
还有枉抛心力处,多于五柳赋闲情。——唐· 崔道融《读杜紫微集》
(2) 又如:枉费工夫;枉言(白说,空说);枉沐(白白地蒙受);枉苦(徒然;白白地);枉劳(徒劳);枉说(徒然说,白说);枉杀(白费;辜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ong3 [梅县腔] nong5 wong3 [沙头角腔] wong3 [客英字典] vong3 [台湾四县腔] wong3 nong3 nong5 [东莞腔] wong3 [宝安腔] wong3 [客语拼音字汇] vong3 [海陆丰腔] wong3 nong3 no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枉 | 紆往 | 影 | 陽合 | 上聲 | 養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ʔĭwaŋ | qyangx/van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2)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矢又谓之箭。——《释名》
矢,弓弩矢也。——《说文》
掌六弓、四弩、八矢法。——《周礼·司弓矢》
矢,箭也。——《广雅》
嗑得金矢,解得黄矢。——《易·噬》
疾如锥矢。——《战国策·齐策》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矢以柘若棘。——《大戴礼记·投壶》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入于太亩,还矢先王。——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飞矢;矢石(箭和礧石。古代守城的武器);矢人(造箭的工匠);矢如雨下(箭像雨一样射来。极言其多);矢房(箭袋);矢书(战争中用箭射至敌方的文字);矢干(箭杆);矢锋(箭的尖端);矢镝;矢镞(箭头);矢刃(箭和刀。泛指兵器)
(4) 古代投壶用的筹码
主人奉矢。——《礼记·投壶》
(5) 又如:矢跃(谓投壶时筹从壶中跳了出来。亦泛指投壶活动)
(6) 几何学名词。弧弦之半径
值弧与弦之半曰矢。——清· 戴震《句股割圜记上》
(7) 通“屎”。人或动物排出的粪便
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筐盛矢。——《庄子·人间世》
是人也,所谓以孤父之戈钃牛矢也。——《荀子·荣辱》
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
动词
(1) 通“誓”。发誓
永矢弗谖。——《诗·卫风·考槃》
夫子矢之曰……《论语·雍也》
遗风令歌,永矢不愃。——《汉·平舆令薛君碑》
(2) 又如:矢孤介(誓守清高不随世俗的品格);矢素志(立誓实现自己的夙愿);矢慎矢勤(立誓谨慎和勤勉);矢棋(棋艺高明的人);矢日(指着太阳发誓);矢心不二(立誓无二心);矢死(誓死);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矢盟(立誓);矢誓(立誓;盟誓);矢忠
(3) 通“施”。施行
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诗·大雅·江汉》
书曰:公矢鱼于棠。——《左传·隐公五年》
(4) 又如:矢谋(施行计谋)
(5) 陈述
皋陶矢厥谟。——《书·大禹谟》
(6) 又如:矢心(陈示衷心)
(7) 陈列
公矢鱼于棠。——《春秋·隐公五年》
形容词
(1) 直;正直,端正
矢,直也。——《广雅》
其直如矢。——《诗·小雅·小东》
捍矢言而不纳。——潘岳《西征赋》
(2) 又如:矢节(正直守节);矢夫(正直之臣);矢言(正直之言;直言,直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1 ci3 | si3 [海陆丰腔] chi1 [客英字典] chi3 shi5 [东莞腔] si3 [梅县腔] she5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矢 | 式視 | 書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sjiix/sjyy | ɕ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