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缓

chí huǎn [chi huan]
繁体 弛緩
注音 ㄔˊ ㄏㄨㄢ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弛缓 chíhuǎn

(1) 变缓和;变松弛

局势弛缓
relax

(2) 变平静

他听了这番话,紧张的心情渐渐弛缓下来了
calm down

词语解释

  1. 松弛不严。

    明 方孝孺 《送祝彦芳致仕还家序》:“天子新有天下,惩前代弛缓不振之弊。”

  2. 放松,缓和。

    鲁迅 《准风月谈·帮闲法发隐》:“人们的热情原不是永不弛缓的。” 张天翼 《报复》:“他把他自剖成两个人,来安慰自己,来弛缓自己紧张了的神经。”

引证解释

⒈ 松弛不严。

明方孝孺《送祝彦芳致仕还家序》:“天子新有天下,惩前代弛缓不振之弊。”

⒉ 放松,缓和。

鲁迅《准风月谈·帮闲法发隐》:“人们的热情原不是永不弛缓的。”
张天翼《报复》:“他把他自剖成两个人,来安慰自己,来弛缓自己紧张了的神经。”

弛缓的国语词典

松弛缓和。

弛缓的网络释义

弛缓

  • 弛缓或译作弛豫,在核磁共振(NMR)现象学上,针对磁化强度的演化分成两个面向。
  • 弛缓造句

    目的探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可行性。
    尸体发生肌肉松弛后呈弛缓状态。
    胡教授面色稍显弛缓,但是他却还说不得话来,只听见他唯唯诺诺的吐出来两个字“诅…咒…”。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突发的骨骼肌弛缓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发病时大多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
    手中玄冰剑朝着巴岳一指,弛缓效果顿时弥漫,巴岳的身体受到禁锢,动作刹那间便缓慢了下来。
    他听了这一番话,紧张的心情渐渐弛缓下来。
    看着夏侯很是弛缓的从黑厣背上爬了下来,这辖制官眼睛突然一亮,惊叹到“好条汉子,嘿,就是不知道实力如何。
    该故障诊断仪能及时发现轮箍弛缓现象并予以报警,为保障机车的行驶安全做出贡献。
    黑发以弛缓的语调介绍道,“鲨鱼追海龟追了过来。
    可是一旦当他们失去了内力,他们也将丧失那一份感知力,他们的行动也将变得弛缓。
    指出暴怒伤肝,肝失调达而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于上,气血上郁以致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诸窍不利而发生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或出现筋脉弛缓不收,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症。
    只是今天神兽凤凰的行动看起来一些弛缓,肚子看起来圆圆的,不知道是不是吃得太多,撑住了。
    可由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等,以及如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鹿副结核等传染病所引起。
    林萧手中的玄冰剑非常犀利,具有弛缓的效果,但是遇上石川纯一郎这种忍者流,恐怕发挥的作用不大。
    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可诱发、加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症状。
    这里的海滩沙质松软,生活节奏弛缓,建筑是爱得华七世时期的风格。
    他听了老师一番鼓舞的话,紧张的心情才渐渐弛缓下来。
    家父乃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我这就回反家中,将此事告知家父,让他召集人手,弛缓武当。
    竟然有弛缓的效果,这天音镇魔曲实在是神秘莫测。

    汉字详情

    chí [chi]
    部首: 312
    笔画: 6
    五笔: X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PD
    四角: 14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弓,也声。本义:放松弓弦)

    (2) 同本义:

    弛,弓解也。——《说文》

    弛弓尚角。——《礼记·曲礼》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左传·襄公十八年》

    弧弓弛而不张。——《楚辞·谬谏》

    (3) 又如:弛张(一松一紧。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

    (4) 松弛,放松

    弛,缓也。——《广雅》

    四日弛力。——《周礼·大司徒》。注:“息徭役也。”

    病热而筋弛。——《素问·刺要论》

    (5) 又如:弛易(松慢;变换);弛纵(放纵);弛玩(松懈玩忽)

    (6) 解除

    令弛县。——《周礼·大司乐》。注:“释下之。”

    弛周室之忧。——《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犹解也。”

    (7) 又如:弛解(解除警卫);弛防(解除防备)

    (8) 毁坏;废弃

    庶民弛政。——《礼记·乐记》。注:“去纣时苛政也。”

    弛侯。——《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注:“废也。”

    文公欲弛 孟子之宅。——《国语·鲁语》

    (9) 又如:弛力(舍弃力役的事情);弛政(除去苛政)

    (10) 释放 。如:弛狱(释放狱囚)

    (11) 放下

    弛于负担。——《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注:“去离也。”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12) 又如:弛仗(放下兵器);弛兵(放下武器);弛担(放下担子;推卸责任);弛卸(推卸)

    (13) 延缓 。如:弛期(延缓时日);弛沓(拖沓)

    形容词

    (1) 懈怠,松懈

    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弛绝(松懈断绝);弛惰(松懈怠惰)

    英文翻译

    loosen, relax, unstring a bow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c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1 [宝安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je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si3 ye1 [海陆丰腔] chi3 ze1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施是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ɕĭesjex/sjee
    huǎn [huan]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EFC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MBME
    四角: 2214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爰( yuán)声。本义:宽松;宽大)

    (2) 同本义 。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3)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缓缓(缓慢的样子。同徐徐);缓步代车(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车。同安步当车);缓辔而行(信马由缰地慢走)

    (5) 柔软 。如:缓土(柔软而松散的土壤);缓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声和舞步)

    (6) 不陡 。如:缓坡

    (7) 软弱;柔弱 。如:缓箭(去势微弱之箭);缓声(柔缓的音乐和歌声)

    动词

    (1) 延期,延迟

    今夫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战国策·卫策》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又如:缓死(宽缓减免死刑;延长寿命);缓召(军事用语。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后备军人以及国民兵,因故延缓征召的,称为缓召);缓决(法律名词,对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据特定的状况,于一定时期内暂缓处决)

    (3) 下垂 。如:缓耳(缓弛下垂之耳)

    (4) 苏醒,复活 。如:缓气;缓醒

    (5) 怠慢 。如:缓怠(缓慢松懈;拖延怠忽);缓留(缓慢迟钝)

    (6) 刑法等宽宏、宽恕 。如:缓决(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缓狱(宽缓刑狱)

    英文翻译

    slow, leisurely; to postpone, delay

    方言集汇

    ◎ 粤语:wu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