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见

yǐn jiàn [ yin jian]
繁体 引見
注音 一ㄣˇ ㄐ一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引见 yǐnjiàn

(1) 引导入见

大使被引见总统
introduce;present

词语解释

  1. 引导入见。旧指皇帝接见臣下或宾客时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

    《汉书·两龚传》:“徵为諫大夫,引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自繫廷尉,有詔勑出,后復引见。”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2. 泛指引导相见或介绍。

    《西游记》第五七回:“ 沙僧 作礼毕,道:‘有一件事,特来朝见菩萨,烦为引见引见。’”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二:“副官处说的,司令长官睡了,不能惊扰他,要等到清早才可以引见。” 靳以 《去路》:“我给你引见引见。” 曹禺 《日出》第三幕:“ 翠喜 :‘(朝 胡四 ) 胡四爷 。(指 福升 ) 四爷 ,您引见引见。’”

  3. 清 制特指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授官时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带领朝见皇帝。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知县改授》:“近 雍正 年间,屡有引见知县奉旨改京员者。”《红楼梦》第一○二回:“正在吏部説话的时候,来了一个 江西 引见的知县。”《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那年考取御史,引见下来,头一个就圈了他。” 巴金 《家》十二:“第二年爹以过班知县的身份进京引见去了。”

  4. 接见。

    《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时 右扶风 琅邪 徐业 ,亦大儒也,闻 玄 诸生,试引见之,与语,大惊曰:‘今日相遭,真解矇矣!’”《梁书·袁昂传》:“ 俭 时为京尹,经於后堂独引见 昂 。” 清 钮琇 《觚賸·酒芝》:“ 太仓 王司马 岵云 备兵 九江 ,校士列郡,拔 太虚 第一,引见之。”

引证解释

⒈ 引导入见。旧指皇帝接见臣下或宾客时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

《汉书·两龚传》:“徵为諫大夫,引见。”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自繫廷尉,有詔勑出,后復引见。”
宋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⒉ 泛指引导相见或介绍。

《西游记》第五七回:“沙僧作礼毕,道:‘有一件事,特来朝见菩萨,烦为引见引见。’”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二:“副官处说的,司令长官睡了,不能惊扰他,要等到清早才可以引见。”
靳以《去路》:“我给你引见引见。”
曹禺《日出》第三幕:“翠喜 :‘(朝胡四)胡四爷。(指福升)四爷,您引见引见。’”

⒊ 清制特指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授官时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带领朝见皇帝。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知县改授》:“近雍正年间,屡有引见知县奉旨改京员者。”
《红楼梦》第一〇二回:“正在吏部説话的时候,来了一个江西引见的知县。”
《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那年考取御史,引见下来,头一个就圈了他。”
巴金《家》十二:“第二年爹以过班知县的身份进京引见去了。”

⒋ 接见。

《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时右扶风琅邪徐业,亦大儒也,闻玄诸生,试引见之,与语,大惊曰:‘今日相遭,真解矇矣!’”
《梁书·袁昂传》:“俭时为京尹,经於后堂独引见昂。”
清钮琇《觚賸·酒芝》:“太仓王司马岵云备兵九江,校士列郡,拔太虚第一,引见之。”

引见的国语词典

介绍、相见。

引见的网络释义

引见

  • 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清制,京官在五品以下,外官在四品以下,由于初次任用、京察、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皇帝一次,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
  • 引见造句

    凡四夷君长、使价朝见,辨其等位,以宾礼待之,授以馆舍而颁其见辞、赐予、宴设之式,戒有司先期办具;有贡物,则具其数报四方馆,引见以进。
    及長,又得引见拜识前辈畫家蒋风白先生得其指點始得进门。
    如今他要去引见杨、陈二人,这二位磕头的时候,回首前尘,抚今追昔,黄金荣是补磕如仪呢,还是装痴卖傻?“可是,杨、陈二位拜门,绝非一般门生弟子拜门。
    当人们把罗斯托夫引见给玛丽亚公爵小姐的时候,她正张皇失措,浑身无力地坐在大厅里。
    把那边那个人给我引见一下好吗?
    修可拉为穆引见第四中队的干部,第四中队配下有五个小队,除了两名有任务未归,两个小队的副队长仍悬缺外,其它六位正副小队长都到了。
    我会给那里的旧相识写信,把你引见给他们。
    佛图澄呵呵一笑,站了起来,道让老衲来为两位引见,这位是大秦国东海王爷苻坚,这位是…王奕先生,乃老衲的贵客。
    紫狩瞥一眼蝶仙,问幻真这是你带来引见给我的仙子吧,这位仙子看着善良温柔,我一定会好好待她,保证不再惹她生气。
    商务人士在他们首次被引见时都会握手。
    你可以搜痘全赃官网看看精细引见。
    孤王已经命令侍卫在门前设立登闻鼓,传令地方,不论军民绅士,有利国利民者,即一得之愚,亦许进言,立引见。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权万纪、侍御史李仁发李仁发,俱以告讦谮毁,数蒙引见,任心弹射,肆其欺罔。
    小严啊,来的正好,给你引见一下,这位便是江湖上人称五绝之一的南帝。
    原来韩伯龙曾在江湖上打家劫舍,要来上梁山泊入伙,却投奔了旱地忽律朱贵,要他引见宋江。
    当他们完毕了采集胡椒,他们带着我和他们到一个岛上去,他们来的地方,将我引见他们的王帝,他是一个很好的君王。
    哈哈,三郎,我来给你引见一下,这位是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人氏,现在禁军十六卫队中做左金卫骁骑百骑队长,也是位豪爽的人物。
    待大师兄训示已了,金银花道“起来吧,我与你引见一下众师兄、师姐们。
    每不梢制卡和会员卡制作机仿单都有不详的印版安设引见。
    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

    汉字详情

    yǐn [yin]
    部首: 312
    笔画: 4
    五笔: XHH
    五行:
    仓颉: NL
    四角: 1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名词

    (1) 引车前行的皮带

    縣縣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 卷首语;序言 。如:小引

    (3)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4)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5)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6)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7) 通行执照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形容词

    长久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量词

    长度单位 。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英文翻译

    to pull, draw out, attract; to stretch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 客家话:[梅县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in3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yin3 [海陆丰腔] rin1 rin3 [客英字典] jin3 [东莞腔] jin3 [陆丰腔] jin3 [宝安腔] jin3 [沙头角腔] j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忍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jĭĕnjinx/jiin
    jiàn,xiàn [jian,xian]
    部首: 416
    笔画: 4
    五笔: M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BHU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jià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见阎王

    (9) 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名词

    (1) 看法,见解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词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容词

    (1) 现有的 。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xiàn

    动词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形容词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jiàn

    英文翻译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