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瑕録用

qì xiá lù yòng [ qi xia lu yong]
注音 ㄑ一ˋ ㄒ一ㄚˊ ㄌㄨˋ ㄩㄥˋ

词语释义

谓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谓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三国 吴 陆瑁 《与暨艳书》:“夫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加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 汉高 弃瑕録用之时也。”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録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侧於万物。”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舍己从人,故能通天下之志;弃瑕録用,故能尽天下之才。”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诚》:“朝廷赦以不死,又復弃瑕録用,使之专閫。”亦作“ 弃瑕取用 ”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於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三国志·吴志·朱据传》:“ 据 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

引证解释

⒈ 谓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三国吴陆瑁《与暨艳书》:“夫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加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録用之时也。”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録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侧於万物。”
唐陆贽《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舍己从人,故能通天下之志;弃瑕録用,故能尽天下之才。”
清蒋士铨《桂林霜·闺诚》:“朝廷赦以不死,又復弃瑕録用,使之专閫。”
亦作“弃瑕取用”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於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
《三国志·吴志·朱据传》:“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

弃瑕録用的国语词典

瑕,玉上的斑点,借指过失。弃瑕录用指不计较其缺点过失而加以任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也作「弃瑕取用」。

弃瑕録用的网络释义

弃瑕録用

  • 弃瑕録用,读音qì xiá lù yòng,汉语成语,谓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出自 《与暨艳书》。
  •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13
    笔画: 7
    五笔: YCAJ
    五行:
    仓颉: YIT
    四角: 0044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 同本义

    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弃其妇。——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弃厌(嫌弃;厌恶);弃亲(抛弃亲族);弃礼(抛弃礼制);弃秽(抛弃秽浊);弃失(丢失);弃地(丢弃田地);弃灰(把灰烬弃在路上);弃物(被丢失之物);弃国(丢失封国或都城);弃才(被遗弃的人才)

    (3) 废,废除

    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

    弃言(已经废弃之言);弃法(废弃法度);弃井(废井)

    (4) 忘记

    弃,忘也。——《尔雅》

    其庸可弃乎。——《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忘。”

    弃忽(遗忘,忽略)

    (5) 违背;背叛 。如:弃命(违命;抛弃命令);弃天(违背天意);弃言(背弃诺言);弃信(违背信义);弃约(违约,不守前约)

    (6) 离开

    子弃寡人。——《战国策·秦策》。注:“去也。”

    弃予(离开我);弃代(去世)

    (7) 旷,耗费 。如:弃力(费力);弃日(耗费时日,虚度光阴)

    英文翻译

    reject, abandon,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梅县腔] hi5 ki5 [东莞腔] hi5 [客英字典]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詰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kʰikhjiih/qih
    xiá [xia]
    部首: 436
    笔画: 13
    五笔: GNH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RSE
    四角: 17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叚( 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2) 同本义

    瑕,玉小赤也。——《说文》

    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

    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

    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

    (3)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

    (4)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

    善言无瑕讁。——《老子》

    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

    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

    (6) 裂缝;罅隙

    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

    (7)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

    (8) 引申为空虚、空子

    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

    (9)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

    (10) 带红色的玉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动词

    (1)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

    (2) 又如:瑕訾

    英文翻译

    flaw in gem; fault, defect

    方言集汇

    ◎ 粤语:haa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2 [客英字典] ha2 [海陆丰腔] ha2 [东莞腔] ha2 [宝安腔] ha2 [梅县腔] ha2 [陆丰腔] ha3 [客语拼音字汇] ha2
    ◎ 潮州话:hi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ɣaghra/hea
    [lu]
    部首: 806
    笔画: 16
    五笔: QVIY
    仓颉: CNME
    四角: 87199

    英文翻译

    copy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玉入聲開口三等lyuk/livklĭwok
    yòng [yong]
    部首: 526
    笔画: 5
    五笔: ET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Q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use, employ, apply, operate; 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頌去聲開口三等jyungh/jvnqjĭwoŋ

    弃瑕録用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