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于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成语用法
弃伪从真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引证解释
⒈ 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引太平天囯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於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弃伪从真的网络释义
弃伪从真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 同本义
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弃其妇。——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弃厌(嫌弃;厌恶);弃亲(抛弃亲族);弃礼(抛弃礼制);弃秽(抛弃秽浊);弃失(丢失);弃地(丢弃田地);弃灰(把灰烬弃在路上);弃物(被丢失之物);弃国(丢失封国或都城);弃才(被遗弃的人才)
(3) 废,废除
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
弃言(已经废弃之言);弃法(废弃法度);弃井(废井)
(4) 忘记
弃,忘也。——《尔雅》
其庸可弃乎。——《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忘。”
弃忽(遗忘,忽略)
(5) 违背;背叛 。如:弃命(违命;抛弃命令);弃天(违背天意);弃言(背弃诺言);弃信(违背信义);弃约(违约,不守前约)
(6) 离开
子弃寡人。——《战国策·秦策》。注:“去也。”
弃予(离开我);弃代(去世)
(7) 旷,耗费 。如:弃力(费力);弃日(耗费时日,虚度光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i5 ki5 [东莞腔] hi5 [客英字典]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棄 | 詰利 | 溪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kʰi | khjiih/qih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形容词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
(1) 自,由 ——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副〉 素来,一向 。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名词
(1) 因由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形容词
(1) 言词顺畅的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如:从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ong5(tshông) zong6(tsŏ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從 | 疾容 | 從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zyung/dzivng | dzʰĭwo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从目,从乚( ),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形容词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副词
(1) 实在;的确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zin1 [陆丰腔] zhin1 [梅县腔] zhin1 [沙头角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眞 | 側鄰 | 章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ɕĭĕn | cjin/t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