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禀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非凡的天资。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臣材非异禀,家本至寒。”《明史·方伎传·袁珙》:“ 珙 生有异禀,好学能诗。” 郭希仁 《从戎纪略》附《钱君定三传》:“生有异禀,目光射人,体清癯。”
引证解释
⒈ 非凡的天资。
引汉陈琳《答东阿王笺》:“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
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臣材非异禀,家本至寒。”
《明史·方伎传·袁珙》:“珙生有异禀,好学能诗。”
郭希仁《从戎纪略》附《钱君定三传》:“生有异禀,目光射人,体清癯。”
异禀的国语词典
禀赋特优,超出于寻常。
异禀的网络释义
异禀 (汉语词语)
异禀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从畀( )。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2) 同本义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 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4) 不同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记·王制》
执心各异。——汉· 刘向《列女传》
得无异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异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异姓陌路(既不同姓也不认识);异手(指不同之人);异世(不同时代);异目(另眼)
代词
(1) 其他,别的
贾不敢为异事。——《吕氏春秋·上农》
无它异也。(意思是,没有别的意外的事)。——《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异域茅草(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异土(他乡;别处)
动词
(1) 护翼
古天异临子。——《盂鼎》
(2) 区别;分开
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新语》
(3) 又如:异分(区别);异居(分居)
(4) 觉得奇怪;诧异
渔人甚异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5) 特别优待;特别重视 。如:异擢(破格提拔);异待(特别礼遇);异恩(特殊恩遇);异遇(特别优待);异谋(特别的计谋)
(6) 通“翼”。恭敬
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异非汝,何畏非世。——《逸周书》
(7) 通“翼”。辅助
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日无适异;出四日无适与。——《逸周书》
名词
(1) 指以往,以前 。如:异时(往时;从前);异代(前代;前世)
(2) 指以后,将来 。如:异日(来日;以后);异时(以后;他时);异世(后代;后世);异代(后代;后世)
(3) 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传》
(4) 指特殊本领、才能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2 ri5 [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2 ji5
◎ 潮州话: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飴 | 與之 | 以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ji/jio | bʰ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禀为稟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2) 同本义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3)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谷(官府给予粮食);禀粮(供给粮食);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4) 赋予;给与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5) 又如:禀质(天资);禀才(天赋的才华);禀分(天赋的资质);禀形(天赋的形貌);禀体(天赋的体质)
(6) 承受
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7)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8) 报告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9)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bin3 [客英字典] bin3 [台湾四县腔] bin3 [东莞腔] ben3 [沙头角腔] bin3 [宝安腔] bin3 [海陆丰腔] bin3 [梅县腔] bi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