廪收

lǐn shōu [ lin shou]
繁体 廩收
注音 ㄌ一ㄣˇ ㄕㄡ

词语释义

收购入仓。

词语解释

  1. 收购入仓。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粟价纔定,更不申稟,即时廩收。”

引证解释

⒈ 收购入仓。

宋沉括《梦溪笔谈·官政一》:“粟价纔定,更不申稟,即时廩收。”

廪收的网络释义

廪收

  • 【例句】: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粟价纔定,更不申禀,即时廪收。”
  • 汉字详情

    lǐn [lin]
    部首: 314
    笔画: 16
    五笔: YYL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YWF
    四角: 002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象形。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廪”是俗字。本义:米仓)

    (2) 同本义

    亦有高廪。——《诗·周颂·丰年》

    盛米曰廩。——《周礼·廪人》注

    余刀布,有囷廪。——《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

    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公羊传·桓公十四年》

    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汉书·五行志》

    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荀子·富国》注

    父母使舜完廪。——《孟子·万章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廪囷(米仓。方的称廪,圆的称囷);廪粟(米仓中的粮食);廪庚(米仓)

    (4) 泛指粮食仓库

    昭侯令人复廪。——《韩非子·内储说下》

    广蓄积,以实仓廪。——晁错《论贵粟疏》

    (5) 又如廪人(古代管理粮仓的官吏)

    (6) 米粟类;粮食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廪禄(官府供给的俸米和俸钱);廪库(粮仓;仓库);廪庾(粮仓);廪饷(粮饷)

    (8) 俸禄

    廪食以数百人。——《韩非子·内诸说上》

    (9) 又如:廪给(官吏的俸给);廪秩;廪俸;廪赐(俸禄和赏赐)

    (10) “廪生”的简称

    他家大老那宗笔下,怎得会补起廪来。——《儒林外史》

    (11) 又如:禀贡(以禀生的资格做了贡生)

    (12) 通“林”。林甸。树林与郊野

    桓公明日弋在廪。——《管子·戒》

    动词

    (1) 收藏;储积

    廪于肠胃。——《素问·皮部论》

    群公廪。——《公羊传·文公十三年》。注:“廪者,连新于陈上,财气半相连耳。”

    (2) 又如:廪收(收购入仓);廪藏(廪蓄)

    (3) 公家发给粮食

    廪,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

    (4) 又如:廪食(公家供给粮食);廪稍(旧时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廪饩(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廪粟(同“廪食”)

    形容词

    (1) 通“懔”

    可以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廪廪(危殆,阽危;惊慌;危惧)

    (3) 通“凛”。寒冷

    窃独悲此廪秋。——宋玉《九辩》

    (4) 又如:廪秋(寒秋);廪泉(寒泉)

    英文翻译

    granary; stockpile

    方言集汇

    ◎ 粤语:lam5
    ◎ 客家话:[陆丰腔] lim3
    ◎ 潮州话:娜音2 [潮州、饶平]罗音2(凛),nim2 [澄海]ning2 [潮州、饶平]lim2

    宋本广韵

    shōu [shou]
    部首: 425
    笔画: 6
    五笔: NHT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LOK
    四角: 287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收( jiū)声)

    (2) 同本义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拘禁)

    (4) 收拾;收取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者有事则收之。——《礼记·玉藻》。疏:“谓敛持在手。”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齐策》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古来白骨无人收。——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收发报;收信;收什(收拾);收局(收拾局面);收捉(方言。收拾;修建);收略(收拾;安排);收解(当铺收进的抵押品)

    (6) 聚集;收集

    收,敛也。——《小尔雅》

    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传:“聚也。”

    既蜡而收。——《仪记·郊特牲》。注:“谓收敛积聚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宋· 王安石《伤仲永》

    (7) 又如:收括(聚集;约束);收藉(聚集;收集)

    (8) 收容;接受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9) 又如:收小的(接生);收管(接收囚犯后签的回执)

    (10) 收获;收割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1) 又如:收田(收割农田的作物)

    (12) 使中断、停顿或终止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3) 又如:收功(止息功能);收泪;收科(收场;圆场);收逢(收场;罢休);收煞(收场;结局);收成结果(送上死路);收驩(停止作乐);收声(止声;销声);收计(关闭清点)

    (14) 征收

    收租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收田租亩四升。——曹操《抑兼并令》

    收取其钱得数百万。——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15) 又如:收租;收税

    (16) 收回;收缴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汉· 贾谊《过秦论》

    (17) 又如:收掌(科举考试的办事人员。外收掌负责收卷;内收掌负责把试卷分给各房房官)

    (18) 收藏;保存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9) 占取

    秦将 王翦破 赵,虏 赵王,尽收其地。——《战国策·燕策》

    (20) 收回;收复

    攻大泽乡,收而攻 蕲。——《史记·陈涉世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名词

    (1) 收获;收成

    其能耕者不过百,百亩之收不过百担。——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丰收;欠收;颗粒无收

    (3) 收藏品

    燕、 赵之收藏。—— 杜牧《阿房宫赋》

    (4) 收入 。如:收支

    (5) 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即车轸

    (6) 夏代冠名

    帝尧者…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史记·五帝本纪》

    英文翻译

    gather together, collect; har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东莞腔] siu1 [台湾四县腔] su1 [梅县腔] shu1 shiu1 [陆丰腔] shiu1 [客语拼音字汇] su1 [海陆丰腔] shiu1 [客英字典] shiu1 [沙头角腔] su1 [宝安腔] su1 s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州平聲開口三等sju/sjouɕ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