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

yìng pìn [ying pin]
繁体 應聘
注音 一ㄥˋ ㄆ一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动)接受聘请。

词语解释

  1. 接受聘问。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是故 孔子 忧道不行,歷国应聘。自 卫 反 鲁 ,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

  2. 接受聘请。

    《韩诗外传》卷九:“ 楚庄王 使使賫金百斤聘 北郭先生 。先生曰:‘臣有箕箒之使,愿入计之。’……於是遂不应聘。” 庞瑞垠 《我们还会相逢》:“我不能应聘,我决定回国了。”

引证解释

⒈ 接受聘问。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是故孔子忧道不行,歷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

⒉ 接受聘请。

《韩诗外传》卷九:“楚庄王使使賫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箒之使,愿入计之。’……於是遂不应聘。”
庞瑞垠《我们还会相逢》:“我不能应聘,我决定回国了。”

应聘的国语词典

接受聘用。

如:「他应聘回国,准备贡献所长。」

应聘的网络释义

应聘 (汉语义项)

  • 应聘,是指接受聘问,接受聘请。应聘时用人单位向求职者发出聘用要求,求职者根据自身的需要,是对用人单位的聘用要求进行回应的一种行为。应聘前应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包括社会需求、职业选择,薪金等。
  • 应聘造句

    她应聘时反问考官,最后被录取了。
    这没有什么的,我也这样被问到过。有时候你感觉的不一定是别人的真实感受,或许人家欣赏你的真诚和坦率,再说了,心里都明镜似的,鸟还为食死呢,离职的主要原因就是薪资和绩效方面的问题啦。没什么的,如果这家不行了,就再去应聘下一家咯。
    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良莠不齐,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职业介绍所刚开业,应聘的人员便接踵而来。
    积累经验比找工作更重要,应聘的机会有很多,虽然这个地方只有一次机会,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机遇等着自己,要有信心,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从中间积累的经验就是无形的财富。
    现在的学校,国家都不分配工作,单位需要工作人员,有时候直接去大学面试招聘,学生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单位应聘,都是双向选择。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以后肯定不愁找工作,因为他是国家重点大学,并且是警察干部的摇篮。
    你如果不是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只是短期培训过平面设计软件一般应聘的就是这样的会简单设计的平面制作职位,你应聘的不是设计公司你的水平应该没问题,专业设计师一般是不会应聘五金制品公司的。
    应聘者须勇于挑重担。
    抓紧应聘一个工作,提前把工资结了,混一混吧。条件好一点,再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吧。望采纳。
    她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外贸公司做会计工作。
    既然不能胜任这个职位,当初就别硬要应聘这个岗位。
    公司的要求很高,很多想来应聘的人都望而却步。
    我应聘瑞士汽巴的原因有两个。
    如今,独享尊荣的雇主大可以对应聘者们挑挑拣拣,在他们看来,小组面试是考量求职者在压力之下的真本质的一个有效方法。
    消息传出,小镇的孤儿们半信半疑,他们抱着试试的态度前去应聘。
    他神奇地从随身背包里拿出玻璃烧杯、三角瓶,还有几瓶化学试剂,要现场演示他专门为应聘而设计的奇妙化学实验。
    杨慎八月由蜀至黔,应聘入闱《升庵集》卷三《贵州乡试录序》。
    有一次,宣王招聘乐师。南郭先生听到了这消息,就前往应聘。
    招聘员工时必须验看应聘者的身份证,小于法定年龄的不予招聘。
    如果你是农村户口,但是你要在城市里面结婚,生子,申请保险,求职应聘,或是让你的孩子接受教育,那么你将遭遇更多的困难。

    汉字详情

    yīng,yìng [ying]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I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FM
    四角: 00219

    详细解释

    yīng

    动词

    (1)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词

    (1)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yìng

    动词

    (1)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英文翻译

    should, ought to,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jing3
    ◎ 潮州话:êng1(eng) êng3(èng)

    宋本广韵

    pìn [pin]
    部首: 605
    笔画: 13
    五笔: BMGN
    五行:
    仓颉: SJLWS
    四角: 154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甹( pīng)声。探问消息要靠耳朵,故从“耳”。本义:访问,探问)

    (2) 同本义

    聘,访也。——《说文》

    聘,问也。——《尔雅》

    靡使归聘。——《诗·小雅·采薇》

    季冬聘王梦。——《周礼·占梦》

    聘申叔于 陈蔡兮。——《后汉书·冯衍传》

    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礼记·曲礼》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大行人》

    (3) 又如:聘弓(古代聘问时持用之弓);聘贡(聘问朝贡);聘享(聘问献纳);聘使(奉命聘问)

    (4) 聘请 。如:礼聘(用尊敬的方式聘请);招聘(用广告的方式聘请);聘君(即以币帛或重金聘请而来的聘士、征士);聘召(以礼征召贤能);聘纳(以礼娶亲);聘币(聘人或订婚所订的礼物)

    (5) 旧时称订婚、迎娶之礼

    聘则为妻。——《礼记·内则》

    (6) 又如:聘定(犹婚约)

    (7) 通“娉”。女子订婚或出嫁

    声伯之母不聘。——《左传·成公十一年》

    (8) 又如:聘嫁(出嫁)

    英文翻译

    engage, employ; bet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ping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n5 [宝安腔] pin5 [海陆丰腔] pin5 [陆丰腔] pin5 [客英字典] pin5 [梅县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匹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phjengh/phienqpʰĭɛ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