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答

yìng dá [ying da]
繁体 應答
注音 一ㄥˋ ㄉㄚ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应答 yìngdá

(1) 对答

应答如流
相为应答。——· 归有光《项脊轩志》
reply;respond;echo;answer

词语解释

  1. 对答。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曰:‘儿近来患嗽,声音不彻。’下官答曰:‘僕近来患手,笔墨未调。’ 五嫂 笑曰:‘娘子不是故夸, 张郎 復能应答。’” 郭沫若 《豕蹄·司马迁发愤》:“ 任少卿 听到 司马迁 这样和气地和他应答,他又高兴得扬眉眨眼起来,愈加用力地按着肚子。”

  2. 指答话。

    《水浒传》第四五回:“本官唤我,只得去应答,兄弟,你先回家去。”

引证解释

⒈ 对答。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唐张鷟《游仙窟》:“十娘曰:‘儿近来患嗽,声音不彻。’下官答曰:‘僕近来患手,笔墨未调。’ 五嫂笑曰:‘娘子不是故夸, 张郎復能应答。’”
郭沫若《豕蹄·司马迁发愤》:“任少卿听到司马迁这样和气地和他应答,他又高兴得扬眉眨眼起来,愈加用力地按着肚子。”

⒉ 指答话。

《水浒传》第四五回:“本官唤我,只得去应答,兄弟,你先回家去。”

应答的国语词典

言语间的酬答。《汉书.卷三○.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也作「应对」。

应答的网络释义

应答

  • 应答,汉语词汇。
  • 拼音:yìngdá
  • 释义:对答,答话。
  • Reply 应答: 一个旧的包的副本的到达会引起通信混乱的条件。例如:一个需终止通信的包的副本可能延迟到一次新的通信开始之后才到达,该包可能错误地引起新的通信的终止。协议必须设计成能防止引起上述问题的应答。
  • 应答造句

    清晨,草地里昆虫家族的成员们轻轻呼唤,互相应答。
    他们会感到放慢他们的应答没有什么不是,因为他们不必跟你争“广播时间”!
    她没想到对方竟然真的能够应答如流,而且还将亚洲的地形概括说了出来。
    车站列控中心是现代化高速铁路车站控制的核心部分,而有源应答器是车站列控中心控制列车站内运行的主要手段。
    保持眼神交流。适当地点头或低声应答,以表明你对他或她的观点颇有同感。
    每清夜剧谈,他人不能答,简一一应答如响。
    在正常工作时间后卡斯柯总部电话无人应答。
    办法是把应答机安放在敌人的地区。
    康斯坦丁慷慨激扬地应答之后就迅速忙活开了。
    我们的宗族啊!你们当应答真主的号召者,而归信真主,真主将赦宥你们的一部分罪过,并使你们得免于痛苦的刑罚。
    研究人员认为,骨髓干细胞可以减少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减轻免疫系统对严重的哮喘的免疫应答。
    “你终于还是不需要我了。”无人应答,偶有夏虫嘶鸣。她止住笑。唐七公子。
    登记必须与电子邮件验证和成功注册和支付成功自动应答。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着核心作用。
    但呼叫者倾向于尽可能迅速地获得信息,应答提示越多,惹恼呼叫者的风险就越大,他们可能会不满地挂断电话。
    但有研究表明,白血病来源的与正常相比,其迁移、吞噬作用及抗原加工和细胞因子分泌等功能较弱,从而使其激发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下降。
    他想要有个人帮他,现在,可是在这里他大声呼喊,无人应答。
    当系统的自动应答功能被关掉时,铃声控制系统接收来电时振铃的音量大小。
    有人周六给索马里政府官员和基斯马尤当地管理部门打电话,始终无人应答。
    病人的临床病史可能包括无应答性、癫痫或一些辅助的信息,如多个来自同一家庭的患者。

    汉字详情

    yīng,yìng [ying]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I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FM
    四角: 00219

    详细解释

    yīng

    动词

    (1)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词

    (1)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yìng

    动词

    (1)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英文翻译

    should, ought to,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jing3
    ◎ 潮州话:êng1(eng) êng3(èng)

    宋本广韵

    dá,dā [da]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W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OMR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1) ——义同“答”(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2) 回话;应对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4)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适不答兹谓不次。——《仪礼·五行志》。注:“报也。”

    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形容词

    (1) 粗厚 。如:答布(粗厚的布)

    (2) 另见

    英文翻译

    answer, reply; return; assen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ap7 [陆丰腔] dap7 [宝安腔] dap7 [台湾四县腔] dap7 [梅县腔] dap7 [沙头角腔] dap7 [客语拼音字汇] dab5 [海陆丰腔] dap7 [东莞腔] d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合入聲開口一等topt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