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

lú líng [ lu ling]
注音 ㄌㄨˊ ㄌ一ㄥˊ

词语释义

庐陵 Lúlíng

(1)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Lulin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Lulin]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庐陵,旧区划名,今指吉安。广义的庐陵指整个地级吉安市,狭义的庐陵指庐陵县【今吉州区、吉安县、青原区(不含天玉镇、富滩镇)范围】,本词条指广义上的庐陵,即吉安市。吉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沿用至今。吉安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自秦朝建制以来,这里人才辈出,名士荟萃,文化发达,民风淳朴。全市大部通行赣语,部分通行客家话。有井冈山、白鹭洲书院、青原山、文天祥纪念馆、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等著名景区景点。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

庐陵的网络释义

庐陵

  • 庐陵指吉安县,民国三年庐陵县改称吉安县。吉安市在隋朝成为庐陵郡,故吉安古时又称庐陵。发端于这里的庐陵文化向来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许多研究成果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吉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吉安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自秦朝建制以来,这里人才辈出,名士荟萃,文化发达,民风淳朴。全市通行赣语。有井冈山、白鹭洲书院、青原山、文天祥纪念馆、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等著名景区景点。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江西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 庐陵造句

    汝冒庐陵王之名,攻打怀庆,朝廷以伪乱真,竟将庐陵王赐死。
    故庐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内昭,徽风遐被。
    近日,昌泰公司泰和收费所为更好地服务车主,提升“金庐陵”品牌形象,开展了“我是司机”角色互换活动。
    故庐陵王于营阳之世,屡被猜嫌,积怨犯上,自贻非命。
    后来,张千载历尽艰辛,背负文山先生的骨、齿、爪、发及遗文南归,移葬于家乡庐陵富田鹜湖大坑……
    刚刚为宋国之不幸哭毕,又详细追问少帝及庐陵王被杀的原本根由,悲哭呜咽,旁边群臣莫能仰视,傅亮又惊又窘,流汗浃背,口不能言。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甲戌秋,获交修水查阜西、庐陵彭祉卿两先生,同居浦左,朝夕聚晤,弦轸乃无虚日。
    故庐陵王英秀明远,徽风夙播,鲁卫之寄,朝野属情。
    “四海之内,孰非皇土?而我位极人臣,又怎么不帮着陛下分担?”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
    迁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庐陵王师。
    庐陵王义真颇好辞义,待接甚厚;徐羡之等疑延之为同异,意甚不悦。
    贼人此来,正想开城会敌,方可以伪乱真,借庐陵王之名,好遂奸贼之计。
    第六弟宝积,建武中,出为庐陵太守。
    又逃往万安、泰和等处,站不住脚,再奔往兴国宝石砦、永丰与庐陵之间,复奔阆川洞、白扬坳。

    汉字详情

    [lu]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YN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HS
    四角: 0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2) 同本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汉书·食货志》。注:“田中屋也。”

    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3) 亦泛指简陋居室

    屋室庐庾。——《荀子·正名》。注:“草屋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

    南阳诸葛庐。—— 唐· 刘禹锡《陋室铭》

    或黔其庐。——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庐舍(田舍;茅屋);庐落(庐舍院落);庐舍丘墟(家业败落);庐井(房舍田园);庐宇(房屋)

    (5) 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周礼·地官》

    (6) 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 。如:庐厂(临时用的丧棚);庐寝(古人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

    (7) 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

    君厌承明之庐。——《汉书·严助传》。注:“直宿所止曰庐。”

    (8) 又如:庐帐(以帐幕作居室;帐篷);庐徼(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

    (9) 古州名 。故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

    (10) 通“籚”。矛戟等兵器的柄

    粤无镈, 燕无函, 秦无庐。——《周礼·考工记·总序》

    (11) 又如:庐器(古代戈属兵器的柄);庐人(造戈矛之柄的工匠)

    动词

    寄住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诗·大雅·公刘》

    英文翻译

    hut, cottage; name of a moun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lou4
    ◎ 客家话:[梅县腔] lu2 [客英字典] lu2

    宋本广韵

    líng [ling]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FW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LGCE
    四角: 7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 líng)声。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3) 又

    循陵而走。

    (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

    (5)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

    (7) 山,山头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

    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8) 姓。如:陵尹(复姓)

    动词

    (1) 升,登

    陵重巘。——张衡《西京赋》

    (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

    (3) 超越,逾越

    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

    (5) 欺侮;欺压

    在上位,不陵下。——《礼记》

    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

    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

    (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

    (7) 日渐衰微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

    (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

    (9) 凌驾

    (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

    (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英文翻译

    hill, mound; mausoleum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沙头角腔] lin2 [宝安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陆丰腔] lin3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膺平聲開口三等lĭəŋling/l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