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怪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怪异。或指异人。
《庄子·德充符》:“彼且蘄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王先谦 集解:“言彼期以异人之名闻於天下。” 明 吴承恩 《陌上佳人赋》:“纵復有一焉,必非凡品或幻怪而仙灵。”
引证解释
⒈ 怪异。或指异人。
引《庄子·德充符》:“彼且蘄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王先谦集解:“言彼期以异人之名闻於天下。”
明吴承恩《陌上佳人赋》:“纵復有一焉,必非凡品或幻怪而仙灵。”
幻怪的网络释义
幻怪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惑乱
幻,相诈惑也。——《说文》
民无或胥,诪张为幻。——《书·无逸》
(2) 又如:幻惑(迷惑)
(3) 奇异地变化 。如:幻相(变化了的形象);幻戏(变化);幻变(变化)
形容词
(1) 假象;虚幻,虚无
皆幻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幻者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于幻。
(2) 又如:幻魄(虚无的阴魂);幻尘(佛教用语。指虚幻的人世);幻泡(梦幻泡影的简称);幻世(虚幻无常的人世)
(3) 怪异 。如:幻怪(怪异。或指异人);幻眇(奇特;美妙)
名词
变幻的法术 。如:幻师(佛教用语。擅长幻术的人);幻人(能演幻术的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m5 [台湾四县腔] fam5 [梅县腔] fam5 [海陆丰腔] fam6 [客语拼音字汇] fam4 [东莞腔] fan5 [宝安腔] fam5
◎ 潮州话:huang3(huàng) [潮州]huêng3(huèng) [饶平]huam3(huàm)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幻 | 胡辨 | 匣 | 山合 | 去聲 | 諫 | 合口二等 | 山 | 山 | ɣwæn | ghruenh/hoen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圣(
)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怪伟(奇特雄伟);怪物相(奇异的样子;轻蔑、难堪的脸色);怪迂(怪异而不切实际);怪谲(怪异任性)
名词
(1) 妖精,鬼物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土之怪为獖羊。——《博物志》
山高必有怪。——《西游记》
(2) 又如: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与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动词
(1) 责怪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怪责(责怪);怪恨(责怪怨恨);怪嗔(嗔怪,对别人的言语行为表示不满);怪得(怪底;怪的。难怪,怪不得)
(3) 惊异;觉得奇怪
民怪之,莫敢徒。——《史记·商君列传》
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怪底(惊怪,惊疑);怪怖(惊异恐惧);怪疑(骇异;惊异疑惑);怪慑(惊异害怕)
副词
很,非常 ——用在形容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如:这口箱子怪沉的;经常打扰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厉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热(很热);怪冷(很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wai3 [海陆丰腔] gwai5 [梅县腔] gwai3 gw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uai4 [沙头角腔] gai5 [陆丰腔] kuai5 [台湾四县腔] gwai5 [东莞腔] gai5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怪 | 古壞 | 見 | 皆合 | 去聲 | 卦 | 合口二等 | 皆 | 蟹 | kruaih/koey | kwɐ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