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治道涂

píng zhì dào tú [ping zhi dao tu]

词语释义

就是当日除了修整道路外其它事都不宜。

汉字详情

píng [ping]
部首: 310
笔画: 5
五笔: GU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FJ
四角: 104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动词

(1) 平地,平整土地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互无胜负 。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名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副词

(1) 无缘无故地 。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英文翻译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peng4 p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iang2 pin2 [海陆丰腔] pin2 piang2 pe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陆丰腔] pin3 piang3 [客英字典] pin2 [东莞腔] pin2 piang2 [沙头角腔] pin2 piang2 [台湾四县腔] pin2 piang2 pe2 [宝安腔] pin2 | piang2
◎ 潮州话:pêng5(phêng), pên5(phê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便房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bʰĭɛnbjen/bien
zhì [zh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C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IR
四角: 331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名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形容词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英文翻译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z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5 [沙头角腔] ci5 [梅县腔] chii5 chi5 [台湾四县腔] cih5 cih2 [客语拼音字汇] ci4 zi1 [海陆丰腔] chi6 cih2 [东莞腔] ci3 [宝安腔] ci3 | ci2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之平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dio
dào [dao]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UTHP
五行:
仓颉: YTHU
四角: 383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动词

(1) 说,讲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介词

从,由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英文翻译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方言集汇

◎ 粤语:dou3 d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6 tau5 do5 [梅县腔] tau5 [沙头角腔] tau5 [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do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tau4 to4 [客英字典] tau5 to5 [东莞腔] tau5 [宝安腔] tau3 [陆丰腔] to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晧上聲開口一等dʰɑudaux/dav
[t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WT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OMD
四角: 381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名词

(1) 泥,泥巴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动词

(1) 涂抹;粉刷物品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如:涂掉几个字

英文翻译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tu5(thû) 〈姓〉tou5(th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drio/divɖʰ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