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盔
注音
ㄇㄠˋ ㄎㄨㄟ
词语释义
没有帽檐帽舌的硬壳帽子,帽顶上一般缀有硬疙瘩。
词语解释
没有帽檐帽舌的硬壳帽子,帽顶上一般缀有硬疙瘩。
引证解释
⒈ 没有帽檐帽舌的硬壳帽子,帽顶上一般缀有硬疙瘩。
帽盔的国语词典
无帽簷、帽舌的硬壳帽子,一般在中间有一条突起线。
帽盔造句
也笑了起来,摘下了帽盔,正是小川。
历史的车轮顽强地沿着原有的轨迹继续前进,而李龙却还在帽盔山的临时营地里等待皇太极的追击。
他们大多数有金属的帽盔和铠甲,但是当他们独自战斗时,他们不堪一击。
突击队员的帽盔上都安装着一种微型摄像机,其所拍摄的画面将悉数通过卫星讯号传输至总部电脑屏幕上。
谈笑间,两人所在路段一缓坡拐角处,一个红点快速移了上来,先是红色帽盔儿,半个头,最后,一个夹着矿泉水的男人出现在两人视线里,郭明义。
荣美尔把坦克兵的帽盔一掀,啪地砸在地上。
骑兵骑着乳白色的长脚马,帽盔上插着三根骄傲的红色羽毛,这说明骑兵已经晋级为候补骑士,最起码也是名骑兵中队长。
木板的上端檐口没有滴水瓦,只用灰泥砖砌出探沿儿,高高的翘起,像个帽盔儿。
车上的那个骑车人摘下了帽盔,从摩托上下了来。
随尸体打捞上来的还有一顶红色帽盔儿。
宦官的话音刚落,一年轻儒将信步走来,大家定睛一看,此人身长八尺,姿颜俊美,身着银色铠甲,头戴红缨帽盔,威风凛凛,略显书生气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帽盔上迎风舞动的是冰熊毛做成的雪白的帽缨子,帽盔的帽檐上围着一圈五公分的雪豹皮,身上还披着缝了绸子里儿的羊皮披风。
成了家,有次妻子发现同事给我理的发像个帽盔儿。
为了保证安全,驾驶摩托车一定要带帽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帽凭(盈满的样子);帽正(帽子前缘正中的装饰,一般为珠或玉);帽襻儿(帽子上布制的扣纽带);礼帽(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帽套(加于帽外的衣饰);帽钉(即铆钉。因其头形如帽,故名)
(4) 形状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种保护头部的物件
投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聊斋志异·口技》:注。此指笔套。
(5) 又如:笔帽(套在笔头上保护笔的套儿);安全帽;螺钉帽
动词
戴帽
见人头未帽。——陆龟蒙《南泾渔夫》
英文翻译
hat, cap; cap-like tops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o5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海陆丰腔] mo6 mau5 [客英字典] mau5 [陆丰腔] mo6 [梅县腔] mau5 [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东莞腔] mau3
◎ 潮州话:bho7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o5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海陆丰腔] mo6 mau5 [客英字典] mau5 [陆丰腔] mo6 [梅县腔] mau5 [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东莞腔] mau3
◎ 潮州话:bh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冃 | 莫報 | 明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mɑu | mauh/maw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皿,灰声。本义:钵)
(2) 同本义。盂一类容器
盔,盔器,盂属也。——《龙龛手鉴》
(3) 首铠。古代战士用以保护头部的帽子。也指消防人员或矿工带的金属帽子
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三国演义》
(4) 又如:盔缨(头盔上的丝织饰物)
英文翻译
helmet; bowl; basin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1
◎ 客家话:[陆丰腔] kui1 [客语拼音字汇] kui1 [台湾四县腔] kui1 [客英字典] kwui1 [海陆丰腔] kui1 [梅县腔] kwi1 [宝安腔] kui1 [东莞腔] foi1
◎ 客家话:[陆丰腔] kui1 [客语拼音字汇] kui1 [台湾四县腔] kui1 [客英字典] kwui1 [海陆丰腔] kui1 [梅县腔] kwi1 [宝安腔] kui1 [东莞腔] f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恢 | 苦回 | 溪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khuai/quoi | kʰuɒ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