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受主派

cháng shòu zhǔ pài [chang shou zhu pai]

词语释义

呼喊派的一支。

汉字详情

cháng [chang]
部首: 318
笔画: 11
五笔: IPK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BRLB
四角: 9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量词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形容词

(1) 恒久;长久不变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 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 。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副词

(1) 经常,常常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 孝惠、 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common, normal, frequent, regular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梅县腔] shong2 [东莞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 [台湾四县腔] song2 [沙头角腔] song2 [宝安腔] song2 [海陆丰腔] sh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市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zjangʑĭaŋ
shòu [shou]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EPCU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BE
四角: 2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 同本义

受,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受其币。——《周礼·天官·司书》

主妇拜受爵。——《仪礼·特牲馈食礼》

则受之。——《周礼·司干》。注:“取藏之。”

受以小功衰。——《仪礼·丧服》。注:“犹承也。”

颛顼受之。——《国语·楚语》。注:“承也。”

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管子·海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受茶(女子受聘,订立婚约);受宫厅(衙门中的厅堂);受法(伏法);受事(接受教诲);受册(接受册命);受祉(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受胙(接受胙肉)

(4) 蒙受;遭受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受侮;受敌;受污(遭受污染)

(6) 得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7) 又如:受知(得到他人的赏识、礼遇);受名(获得名称);受直(得到报酬);受瘪;受享(享受)

(8) 收进,取回

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周礼·春官·司干》

(9) 买入,收入

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百。——《管子》

(10) 又如:受主(买主)

(11) 容纳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12) 通“授”。授予;交给

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如宾礼。——《仪礼·乡饮酒礼》

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管子·君臣上》

受以王命,委以王事。——《论衡·自然》

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通“授”。教授;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14) 娶 。如:受室(娶妻,成家);受妻(娶妻)

英文翻译

receive, accept, get; bear, st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6
◎ 客家话:[梅县腔] shu5 shiu5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5 [台湾四县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4 [宝安腔] su3 siu3 [沙头角腔] su5 [海陆丰腔] shiu6
◎ 潮州话:siu6 (sĩ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殖酉上聲開口三等ʑĭəuzjux/zjov
zhǔ [zhu]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Y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G
四角: 0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 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后作“炷”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3) 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 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4)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道);主术(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胙(帝业);主相(君主和相);主长(君上);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主位(君主的权位)

(6) 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凡人主必审分。——《吕氏春秋·审分》

(7) 又如:主君(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8) 公主的简称

主( 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史记》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唐·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9) 又如:主第(公主的住宅);主国(公主的侯国);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

(10) 主人;东道主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世说新语·方正》

主不能守。——《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宾主;客随主便;主队;主婆(主人婆);主翁(犹主人);主客(主人与宾客);主党(主人一方的亲族);主父(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主人家(主人;特指店主人);主人婆(主人之妻)

(12) 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场主积薪。——《聊斋志异·促织》

山塞中只有这个主。先除了此人,小喽另外何足为虑。——《水浒传》

(13) 又如:企业主;房主;车主

(14) 长官;首脑,首长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唐· 元结《贫妇词》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世说新语·识鉴》

(15) 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内有主也。——《太玄》

(16) 又如:主伯(古代指家长和长子);一家之主

(17) 事主,指当事人

凡被举擢官,于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举状,则连坐之。——《宋史·选举志》

武大扯住 郓哥道:“还我主来!”——《水浒传》

(18) 又如:买主;卖主;失主;盟主

(19) 事物的根本

天下为主。——清· 黄宗羲《原君》

(20) 又

以君为主。

以刚为主。——《明史》

不主故常。——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1) 死人的牌位

上司批准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坛。——《儒林外史》

(22) 上帝

有人从墓里把主移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那里!——《圣经》

(23) 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24) 姓

动词

(1) 主持;掌管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主苹蘩(指妻子主持家政);主闱(科举考试的主试官);主簿(主管文书);主藏(主管库藏财物);主业(主管产业);主章(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3) 支持,提倡,主张

前所主唱。——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力主(极力主张);主坐(主使的人);主莫(主谋;力求);主画(主意;谋划)

(5) 寄住在

或谓孔子于 卫主痈疽,于 齐主侍人瘠环。——《孟子》

(6) 又如:主人家(旅馆;客店)

(7) 注重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8) 保持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文选·宋玉·招魂》

(9) 主持婚约

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谷梁传》

(10) 预示

齐王问大臣:“铜铁鸣,主何吉凶?——《三国志平话》

(11) 存心;萌生

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水浒传》

形容词

(1) 主要的 。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英文翻译

master, chief owner; host; l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yu2
◎ 客家话:[宝安腔] zu3 [梅县腔] zhu3 [台湾四县腔] zu3 [客英字典] zhu3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zh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沙头角腔] zu3 [陆丰腔] zhu3
◎ 潮州话:zu2(ts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庾上聲合口三等tɕĭucjyox/tjuu
pài [pai]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R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EHHV
四角: 32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水的支流)

(2) 同本义

派,别水也。——《说文》

百川派别。——左思《吴都赋》

九派乎浔阳。—— 郭璞《江赋》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3) 又如:九派(一般指长江的很多支流);派流(水的支流)

(4) 泛指江河的流水 。如:派合(水流汇合)

(5) 人物、事物的系统、流别 。如:派演天潢(宗族的支派。天潢:皇族);党派;左派;新派;旧派;宗派;死硬派;保守派;宫廷派;派衍(宗教支派,繁衍)

(6) 气派;风度 。如:派势(派头,气派);派式(派头,模样);派阔(派头);文艺复兴派的油画;正派;官僚派

(7) 由牛奶、奶油、面粉和不同馅料做成的饼。多作为甜食在饭后吃 。如:苹果派;巧克力派

动词

(1) 派遣;差遣 。如:派散(分派散发);派人去办;派拨(调遣);选派(挑选派遣)

(2) 分配;分摊 。如:派粮;派款;摊派;派索(摊派索取);派开(分配开来);派征(摊派征收);派取(分摊收取);派赏(分配赏给)

(3) 安排 。如:派拨(安排)

(4) 指责 。如:派不是(指责;数落)

量词

(1) 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等,前面用“一”字 。如:一派新气象;一派胡言

英文翻译

school of thought, sect,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paai1 pa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i5 [东莞腔] pai5 [海陆丰腔] pai5 [梅县腔] pai5 [沙头角腔] pai5 [客英字典] pai5 [宝安腔] pai5 [客语拼音字汇] pai4 [陆丰腔] pai5
◎ 潮州话:p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匹卦佳開去聲開口二等phreh/phaehpʰ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