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闉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京都的城门。亦泛指京城。
宋 苏轼 《用前韵再和孙志举》:“洒扫古 玉局 ,香火通帝闉。” 王闿运 《上征赋》:“诵《鱼藻》于在 镐 ,乃肃容于帝闉。”
引证解释
⒈ 京都的城门。亦泛指京城。
引宋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洒扫古玉局,香火通帝闉。”
王闿运《上征赋》:“诵《鱼藻》于在镐,乃肃容于帝闉。”
帝闉的网络释义
帝闉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2)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帝,上帝,天之神也。——《字汇》
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
(3) 又
在帝左右。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大宗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4)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5) 君主,皇帝
帝,王天下之号也。——《说文》
帝,君也。——《尔雅》
帝乙归妹。——《易·泰》
安帝雅闻 衡善求学。——《后汉书·张衡传》
争强为帝。——《战国策·赵策》
揣帝无杀瑞意。——《明史·海瑞传》
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帝王州(帝王居住的地方);帝世(帝王的世系);帝储(皇太子);帝祚(帝位);帝典(帝王的法制)
(7) 天 。如:帝宫(天宫);帝青(青天)
(8) 帝国主义的简称 。如:反帝反封建斗争
动词
(1) 称帝,为帝
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后汉书》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尊奉为帝
不敢复言帝秦!——《战国策·赵策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di5 [客英字典] di5 [陆丰腔] di5 [梅县腔] di5 [海陆丰腔] di5 [客语拼音字汇] di4 [东莞腔] ti5 di5 [沙头角腔] di5 [台湾四县腔] d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帝 | 都計 | 端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iei | teh/te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瓮城(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的门
闉,城曲重门也。——《说文》。徐锴系传:“若今门外壅城门也。”
出其闉誾。——《诗·郑风·出其东门》
(2) 又如:闉闍(瓮城的重门)
(3) 瓮城或瓮城一带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南朝宋· 颜延之《登巴陵城楼》
(4) 又如:闉隍(城池);闉池(干涸的城壕)
(5) 城
南则颓闉废郭。——清· 陈梦雷《又与徐健庵书》
(6) 又如:闉市(城市)
动词
(1) 屈曲
闉,曲也。——《字汇补》
闉跂支离无脤。——《庄子·德充符》。司马注:“曲也。”
(2) 又如:闉扼(马曲颈脱轭);闉跂(脚卷曲,脚尖点地走路)
(3) 通“堙”。堵塞
以共闉圹之蜃。——《周礼·地官下》
而相为斥闉之要遮者。——《淮南子·兵略》
求闉池者,以火与争鼓闉。——《墨子》
(4) 又如:闉厄(阻塞、艰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n1 ren1 [宝安腔] jin1 jen1 [客英字典] jin1 je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e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