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江

dì jiāng [ di jiang]
注音 ㄉ一ˋ ㄐ一ㄤ

词语释义

古代传说中识歌舞的神鸟。

词语解释

  1. 古代传说中识歌舞的神鸟。

    《山海经·西山经》:“﹝ 天山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发参差於 王子 ,传妙靡於帝江。” 李周翰 注:“ 天山 有鸟,状赤如丹,是识歌舞,至於妙靡,名帝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天山 有神,是名混潡,状如橐而光,其光如火,六足重翼,无面目,是识(一曰嗜音)歌舞,实为帝江。”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识歌舞的神鸟。

《山海经·西山经》:“﹝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发参差於王子,传妙靡於帝江。”
李周翰注:“天山有鸟,状赤如丹,是识歌舞,至於妙靡,名帝江。”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天山有神,是名混潡,状如橐而光,其光如火,六足重翼,无面目,是识(一曰嗜音)歌舞,实为帝江。”
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帝江的网络释义

帝江 (中国古代神话怪兽)

  • 帝江,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神鸟。《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白话译文:“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
  • 汉字详情

    [d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UP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BL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2)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帝,上帝,天之神也。——《字汇》

    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

    (3) 又

    在帝左右。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大宗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4)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5) 君主,皇帝

    帝,王天下之号也。——《说文》

    帝,君也。——《尔雅》

    帝乙归妹。——《易·泰》

    安帝雅闻 衡善求学。——《后汉书·张衡传》

    争强为帝。——《战国策·赵策》

    揣帝无杀瑞意。——《明史·海瑞传》

    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帝王州(帝王居住的地方);帝世(帝王的世系);帝储(皇太子);帝祚(帝位);帝典(帝王的法制)

    (7) 天 。如:帝宫(天宫);帝青(青天)

    (8) 帝国主义的简称 。如:反帝反封建斗争

    动词

    (1) 称帝,为帝

    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后汉书》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尊奉为帝

    不敢复言帝秦!——《战国策·赵策三》

    英文翻译

    supreme ruler, emperor; god

    方言集汇

    ◎ 粤语:dai3
    ◎ 客家话:[宝安腔] di5 [客英字典] di5 [陆丰腔] di5 [梅县腔] di5 [海陆丰腔] di5 [客语拼音字汇] di4 [东莞腔] ti5 di5 [沙头角腔] di5 [台湾四县腔] d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ieiteh/tey
    jiāng [jiang]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M
    四角: 31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2) 同本义

    江,江水也。?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3)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

    (4) 江河的通称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洛河”、“渭河”、“漳河”

    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 钱塘浙江,有 吴通陵江。——《论衡·书虚》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史记·伍子胥列传》

    (5) 又如:江口(江水与他水会流处);江燕引雏(江边的燕子,为避灾祸,遂引雏燕弃巢而离去);江州车儿(一种独轮推车)

    (6) 江苏省的简称 。如:江浙

    (7) 中国古国名 。嬴姓,在今河南正阳西南,公元前623年灭于楚

    (8) 是中古州名 。晋置,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并西延至湖北省武昌附近。后专指江西省九江一带

    (9) 姓

    英文翻译

    large river; yangzi;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1
    ◎ 客家话:[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ong1 [宝安腔] gong1 [客英字典] gong1 [沙头角腔] gong1 [东莞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雙平聲開口二等kɔŋkrung/ke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