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巽辞 ”。委婉的言词。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聂从志》:“﹝ 李氏 ﹞语之曰:‘我几入鬼録,赖君復生,顾世间物无足以报德,愿以此身供枕席之奉。’ 聂 惊惧,但巽词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赵盾弑其君》:“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此 董狐 之巽辞也。”
指柔媚的言辞。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史通》:“耻巽辞以諛今,假大言以蔑古。”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巽辞”。
⒉ 委婉的言词。
引宋洪迈《夷坚丙志·聂从志》:“﹝李氏﹞语之曰:‘我几入鬼録,赖君復生,顾世间物无足以报德,愿以此身供枕席之奉。’ 聂惊惧,但巽词谢。”
清顾炎武《日知录·赵盾弑其君》:“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此董狐之巽辞也。”
⒊ 指柔媚的言辞。
引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史通》:“耻巽辞以諛今,假大言以蔑古。”
巽词的网络释义
巽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从丌)
(2) 同本义
巽,具也。——《说文》
(3) 消散
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释名·释天》
名词
(1) 八卦之一。代表风
巽为木,为风。——《易·说卦》
(2) 又如:巽地(吉利的地方);巽二郎(传说中的风神);巽二(古时传说中的风神名。《易·说卦》有“巽为木,为风”,故名)
(3) 东南方 。如:巽方(东南方);巽地(东南方位);巽风(东南风。又称“清明风”、“景风”。古有八卦主八风之说);巽隅(指东南角)
形容词
(1) 卑顺;怯懦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易·蒙》。孔颖达疏引 褚氏曰:“顺者心不违也,巽者外迹相卑下也。”
(2) 又如:巽顺(卑顺、顺从);巽词(巽辞。委婉的言词);巽与(顺从,附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n5 [客英字典] sun5 [宝安腔] sun5 [梅县腔] sun5 [海陆丰腔] sun5
◎ 潮州话:思温3(舜),su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巽 | 蘇困 | 心 | 魂 | 去聲 | 願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suən | suonh/suon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