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词
(1) 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如:已乎(算了)
(5) 太 ——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3 [宝安腔] gi5 | ji1 [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3 [i1] [客语拼音字汇] yi3 yi4 [东莞腔] ji3 cu5 [台湾四县腔] ji3 [i5] [陆丰腔] g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以 | 羊己 | 以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jix/jiio | jĭə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爪女。爪指手。意思是得到了女子,就安稳、安定了。本义:安稳,安定)
(2) 同本义
妥,安也。——《说文》
以妥以侑。——《诗·小雅·楚茨》
诏妥尸。——《礼记·郊特性》
妥而后传言。——《仪视·士相见礼》
(3) 又如:妥密(稳妥机密);妥安(稳定);妥妥(安定貌);妥帖(安定;平静;稳当);妥洽(稳妥合适);妥干(稳妥干练);妥绥(安定);妥宁(安宁)
(4) 适当,合适 。如:妥慎(妥当而慎重);妥确(妥当确切);妥切(妥当,贴切);妥人(办事稳当的人);事已办妥
动词
(1) 通“堕”。落下,掉下
花妥莺捎蝶。——杜甫《重过何氏》
(2) 安坐 。如:妥尸(引尸就坐。尸,代表亡灵受祭的活人);妥侑(使安坐以劝酒)
(3) 垂 。如:妥首(垂首);妥视(垂视);妥首帖耳(非常恭顺)
(4) 安置 。如:妥灵(安置亡灵)
(5) 停止
妥,止也。——《尔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o3 [海陆丰腔] to2 to3 [客语拼音字汇] to3 [宝安腔] to3 [客英字典] to3 [东莞腔] to3 [沙头角腔] to3 [台湾四县腔] to2 to3
◎ 潮州话:t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妥 | 他果 | 透 | 戈一合 | 上聲 | 哿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tʰuɑ | thuax/thua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殳。殳(
),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2) 同本义
投,擿(掷)也。——《说文》
受其书而投之。——《左传·昭公五年》
投我以桃。——《诗·大雅·柳》
毋投与狗骨。——《礼记·曲礼上》
投之深渊些。——《楚辞·招魂》
欲投鼠而忌器。——《汉书·贾谊传》
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投以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投之。
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投兵(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投注(投掷);投食(投掷食物);投绂(弃去印绶)
(4) 跳进去;投入(专指自杀行为)
务光因自投于河。——《韩非子·说林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投河;投江;投井
(6) 投弃,抛弃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刘希夷《从军行》
停杯投箸。——唐· 李白《行路难》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王勃《滕王阁序》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7) 又如:投簪(丢掉固定帽子的簪子。比喻弃官);投传(投弃符信);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投纶(投弃钓具);投笔(弃文而就他业);投策(弃鞭;弃杖);投畀(抛弃)
(8) 使射影于,特指向一定方向 。如:树影投在窗户上;投视(投射目光);把眼光投到来访者身上
(9) 递送 。如:投片(投递名片);投文(投递状纸);投谒(投递名帖求见);投牒(呈递诉状);投书(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投状(呈递文状);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投刺(投递名帖);投名(投递名帖)
(10) 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欲往投之。——《资治通鉴》
欲投吴巨。
(11) 又如:投赴(投奔);投止(投奔托足;投宿)
(12) 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古时指投奔权贵,求得托身。多指卖身为奴 。如:投亲(投靠亲戚);投充(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投托(投靠托身);投化(投顺归化);投附(投顺归附)
(13) 投身,献身于 。如:投款(诚恳地归顺;投降);投脱(投靠躲避;投奔);投效(自己请求效力);投首(投降);投伏(投降屈服);投殒(损身殒命);投拜(投身下拜。指投降或归附);投死(效死);投躯(舍身;献身);投地(投体下拜)
(14) 投宿,临时住宿
暮投石壕村。——唐· 杜甫《石壕吏》
(15) 又如:投驿(投宿驿站);投归(投宿);投到(投宿);投暮(傍晚)
(16) 靠近 。如:投老(垂老;临老);投明(破晓);投晚(向暮,傍晚);投晓(临晓);投到(及至;等到)
(17) 放逐 。如:投荒(被迫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投山窜海(放逐到荒凉边远地区);投裔(流放边荒之地);投解(解送)
(18) 放置 。如:投闲(置身于清闲境地)
(19) 赠送,作为礼物送给 。如:投赠(赠送);投献(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20) 顿,用力往下踩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21) 进献。投献 。如:投匦(向皇帝上书言事);投诚(投献诚心);投贽(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投文(投赠文章)
(22) 乘;伺 。如:投隙(乘隙;伺机)
(23) 相合;迎合 。如:投口(投合口味;适口);投洽,投漆(情投意合);意气相投
(24) 投入,投进。
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投江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投火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名词
(1) 投壶的省称。中国古代宴会时的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2) 骰子。赌具 。骨制,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点着色,故也称“色子”
(3) 姓
介词
表示方位、方向,相当于“朝”、“向”
拨马投西便走。——《三国演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eu2 teu5 [海陆丰腔] teu2 dau2 [客英字典] teu2 [陆丰腔] teu3 [客语拼音字汇] teu2 [台湾四县腔] teu2 dau2 [东莞腔] teu2 [宝安腔] tiu2
◎ 潮州话:d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頭 | 度侯 | 定 | 侯 | 平聲 | 尤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du/d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