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左面的牙床,亦指左面的牙齿。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 宋 杨万里 《谢陈希颜惠兔羓》诗:“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戞戞。” 清 陈维崧 《宣清·或以鹅炙啖我饱而填词》:“ 东郭 长贫,左车渐脱,仰天直视。”
虚左以待的车。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左车公自迎,右券吾敢责!”
引证解释
⒈ 左面的牙床,亦指左面的牙齿。
引唐韩愈《与崔群书》:“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
宋杨万里《谢陈希颜惠兔羓》诗:“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戞戞。”
清陈维崧《宣清·或以鹅炙啖我饱而填词》:“东郭长贫,左车渐脱,仰天直视。”
⒉ 虚左以待的车。
引宋王安石《次韵约之谢惠诗》:“左车公自迎,右券吾敢责!”
左车的网络释义
左车 (汉语词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后作“佐”)
(2) 同本义
左,手相左助也。——《说文》。俗字作“佐”。
以左右民。——《易·象上传》
予欲左右有民。——《虞书》
实左右商王。——《诗·商颂·长发》
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
左右就养无方。——《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
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易·泰》
朕且继礼左助听政。——《后汉书·殇帝纪》
(3) 贬谪,从朝廷下放到地方为官
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 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增韵》
(4) 又如:左除(降级授职);左降(贬官);左退(降官;贬职);左宦(降官;贬职);左授(降官;贬职);左转(降官;贬职);左黜(降官;贬职);左迁(降官;贬职);左官(降官;贬职)
(5) 见外,把某人当外人看待
今居分之土而官之,是左之也。——《国语》
名词
(1) 左手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诗·王风·君子阳阳》
(2) 又如:左书(左手写字);左癖(左撇子)
(3) 方位名。与“右”相对
虚左。——《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左侍下(左边);左势下(左边);左符(符契的左半);左驸(车箱左侧的立木);左骖(左马。三马驾车中左边的马)
(5) 地理上常以东为左
疾逸道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淮左名都。—— 宋· 姜夔《扬州慢》
左天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山左(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江左;左畔(东方);左序(东厢房);左海(海居于东;东海)
(7) 后多泛指旁边
臣以臣守有职,不得攀号于道左。——欧阳修文
(8) 又如:左邻(左近。邻近,附近)
(9) 在直书而左行的文字中,特指右后
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史记》
(10) 证据;证人
廷尉定国考问,左验明白。——《汉书》
帝愈,召洎问状, 洎引 马周为左。——《新唐书·刘洎传》
(11) 又如:左验(左证。证人;证据)
(12) 御者,赶车的人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诗·郑风·清人》
(13) 姓
形容词
(1) 指进步、革命的派别或思潮 。如:左联;思想极左;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2) 与众不同,异于常规 。如:左脾气;左性(性情固执,遇事不肯变通)
(3) 错误,荒谬 。如:你想左了;左建外易(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政权,变革法度);左计(与事实相背的打算。引申为失策);左错(差错)
(4) 部分或全部不同 。如:意见相左
(5) 偏僻,离中心城市很远
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曹丕《与吴质书》
(6) 不正,偏邪
左,人道尚右,以右为尊,故非正之术曰左道。——《增韵》
(7) 又如:左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左道术(邪法)
副词
(1) 向左
欲左,左。——《史记·殷纪》
(2) 又如:左回(向左方旋转);左射(向左方射);左衽(衣襟向左);左转(向左方旋转);左顾(向左方观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o3 [海陆丰腔] zo3 [梅县腔] zo3 [宝安腔] zo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东莞腔] zo3 [台湾四县腔] zo3 [沙头角腔] zo3 [陆丰腔] zo3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左 | 臧可 | 精 | 歌 | 上聲 | 哿 | 開口一等 | 歌 | 果 | cax/zaa | tsɑ |
详细解释
chē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动词
(1) 乘车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量词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jū
名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a1 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