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捕

xún bǔ [ xun bu]
注音 ㄒㄨㄣˊ ㄅㄨ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巡捕 xúnbǔ

(1) 旧时租界中的警察

police or policeman(in former foreign concessions)

词语解释

  1. 巡逻搜捕。

    《新唐书·食货志四》:“亭户冒法,私鬻不絶,巡捕之卒,遍于州县。”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楔子:“众小校听咱分付,今夜个该谁巡捕?黑地里悄语低言,不要您头藏尾露。遇官军须当杀退,若经商便将拏住。”《水浒传》第十三回:“今唤你等两个……一个出西门,一个出东门,分投巡捕。若有贼人,随即剿获申请,不可扰动乡民。”

  2. 宋 代试院中设巡捕,职掌巡查弹压,肃清场纪。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自知举至弥封、誊録、巡捕共一歷,人皆见之,不容有私,人甚便之。是后遵以为法。”

  3. 清 初京师有巡捕三营, 乾隆 间增至五营,掌京师巡防治安事宜。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京师巡捕三营,马兵月给银二两,步兵一两,皆月米五斗。”《清史稿·兵志二》:“京师巡捕五营,设步军统领一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遥观巡捕卒,都是棒和鎗。”

  4. 清 代各省督抚等衙门有巡捕官,是督抚或将军的随从官,分文职武职,各司传宣与护卫。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姚毕二公胆识》:“藩臬出,令传巡捕进,谓曰:‘汝以我名柬请 张回子 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这位 钟雷溪 得了此信,便天天去结交督署的巡捕、戈什哈,求一箇消息灵通。”

  5. 旧时租界里的警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后来巡捕房招巡捕,他便去投充巡捕,果然选上了。” 田汉 《梅雨》:“越是大强盗,就越有巡捕哪包探哪去保护他!”

引证解释

⒈ 巡逻搜捕。

《新唐书·食货志四》:“亭户冒法,私鬻不絶,巡捕之卒,遍于州县。”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楔子:“众小校听咱分付,今夜个该谁巡捕?黑地里悄语低言,不要您头藏尾露。遇官军须当杀退,若经商便将拏住。”
《水浒传》第十三回:“今唤你等两个……一个出西门,一个出东门,分投巡捕。若有贼人,随即剿获申请,不可扰动乡民。”

⒉ 宋代试院中设巡捕,职掌巡查弹压,肃清场纪。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自知举至弥封、誊録、巡捕共一歷,人皆见之,不容有私,人甚便之。是后遵以为法。”

⒊ 清初京师有巡捕三营, 乾隆间增至五营,掌京师巡防治安事宜。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京师巡捕三营,马兵月给银二两,步兵一两,皆月米五斗。”
《清史稿·兵志二》:“京师巡捕五营,设步军统领一人。”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遥观巡捕卒,都是棒和鎗。”

⒋ 清代各省督抚等衙门有巡捕官,是督抚或将军的随从官,分文职武职,各司传宣与护卫。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姚毕二公胆识》:“藩臬出,令传巡捕进,谓曰:‘汝以我名柬请张回子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这位钟雷溪得了此信,便天天去结交督署的巡捕、戈什哈,求一箇消息灵通。”

⒌ 旧时租界里的警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后来巡捕房招巡捕,他便去投充巡捕,果然选上了。”
田汉《梅雨》:“越是大强盗,就越有巡捕哪包探哪去保护他!”

巡捕的国语词典

巡查搜捕。

巡捕的网络释义

巡捕

  • 巡捕,旧时在中国租界区内行使警察权力的专职人员。中国的巡捕最早出现在租界,现在基本上是指旧时中国各租界中行使警察权力和职能的警务人员。而在中国政府管辖的地区的警务人员则叫巡警或警察。
  • 中国最早的巡捕是出现在清末的租界内。而清朝管辖区内类似巡捕的部门则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成立的湖南保卫局,维新失败后便遭裁撤。清朝管辖区真正的巡捕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由袁世凯仿英国警察制度创立的,与当时中国租界区内的巡捕一样,只不过租界外的巡捕叫做巡警。
  • 民国时期,各国租界仍然存在,中国政府管辖的区巡警逐渐改称警察,租界内行使警察权力专职人员仍称巡捕,二者并存于中国直至抗战胜利。
  • 巡捕的翻译

    英语: to patrol, policeman (in China's former foreign concessions)​
    德语: Schutzmann (S)​, Polizist in den Fremdenniederlassungen

    巡捕造句

    我拿出名片来,巡捕还是不肯放。
    胡雪岩则写了张条子给巡捕房的黄太守,内有“此案决非外贼行窃”,“请分别讯究”等语。
    最后,其凄惨状况令巡捕房的“捕头”们失声痛哭,最终决定“放他走”。
    薛耕莘进入巡捕房后,自然免不了要先和他们打交道。
    则何如广设巡捕于平时,藉以防患于未然,杜乱于无形也。
    周围邻居大呼救火,俄国巡捕迅速赶来并且夺门而入,破获了炸药、旗帜、袖章、名册、文告、盖印纸钞,并把没有逃走的刘燮卿带走审问。
    此外,还有诸如江北巡捕房,采用中国传统结构建筑,但在外立面上有西洋式混凝土磨石子制的仿古罗马科林斯柱式。
    或奉法租界官员之命,或奉会审衙门之命,或奉其他华官之命,而无合例之牌票,或不协同巡捕拘人者,皆为违章拘人。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
    巡捕如有奉公守法,不惮勤劳,由总巡随时记功。
    写信人是“五卅惨案”中残杀爱国群众的“公共租界”巡捕房的“捕头”一类人,名叫洛黎斯密斯,收信人叫罕克。
    即有睚眦小忿,口舌纷争,一见巡捕当前,亦各释忿罢争,不致酿成命案。
    这些印度巡捕,在旧时上海,被人们称为“红头阿三”。
    人仰马翻,百名九门巡捕被一掌击飞。
    铁三郎是朝廷的第一巡捕,从未冤枉过一位好人;花长老扶危济困,在江湖上极有威望;两个人既然都不是坏人,那两。
    城内每隔一里许设负责夜间巡逻的军巡捕,并在地势高处砖砌望火楼了望。
    虽知此说,设若他竟不来,那时狄仁杰老羞成怒,拼作与他辩论,一时转不过堂来,竟将我等治罪,那便如何是好?巡捕的话,虽不能尽信,倒也不可不听。
    县一级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不变,但刑房只管审案,对接乡的司法局,捕盗职能独立出来成立巡捕房。
    有许多时候,最简单的和最无分歧的真理,在它能传播以前须伪装一下;最人道和最神圣的思想,得像小偷一样戴上假面具和面纱偷偷摸摸地从后门运出,因为前门有巡捕和当局的雇佣军们看守着。
    难民们试图从苏州河进入公共租界,但万国商团和巡捕房已将水面封锁。

    汉字详情

    xún [xun]
    部首: 304
    笔画: 6
    五笔: VP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VVV
    四角: 32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川声。本义:到各地视察;巡行)

    (2) 同本义

    巡,视行也。——《说文》

    五载一巡守。——《虞书》。郑注:“行视所守也。殷制六年一巡守,周制十二年一巡守。”

    巡守者,巡所守也。——《孟子》

    昼三巡之。——《周礼·掌固》

    巡问而观察之。——《周礼·司谏》

    仆人巡宫。——《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巡丈城。——《左传·襄公九年》

    宾客则巡其道脩。——《周礼·遂师》

    师兄,我去巡山,你莫成跟我去听的?——《西游记》

    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国语》

    (3) 又如:巡风料哨(巡哨;望风);巡梭(巡逻;巡察);巡环(来回观察了望);巡幸(巡守。帝王出外巡视);巡兵(巡罗兵士);巡捕(巡查搜捕)

    (4) 审视;细看

    君巡牲。——《礼记·祭义》

    臣检少例;巡今逾疑。——南朝梁· 江淹《萧被侍中敦传表》

    (5) 抚慰

    巡靖黎蒸。——《后汉书》

    (6) 又如:巡靖(安抚)

    量词

    (1) 同时对一组的每个人各敬一杯酒

    陆秀宝上前筛了一巡酒。——《海上花列传》

    (2) 又如:酒过三巡

    英文翻译

    patrol, go on circuit, cruis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n2 [宝安腔] sun2 [梅县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陆丰腔] sun3 [东莞腔] c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海陆丰腔] s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詳遵平聲合口三等zĭuĕnzsyn/szvin
    [bu]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GEY
    五行:
    仓颉: QIJB
    四角: 53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捕,取也。——《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而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物)

    (4) 追寻,搜寻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名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2) 姓

    英文翻译

    arrest, catch,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pu3 [客英字典] pu5 [沙头角腔] pu3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3 [台湾四县腔] pu5 p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ʰuboh/b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