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陆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水陆。亦指水陆路途。
汉 张衡 《天象赋》:“迤奎娄之分野,辨 邓 鲁 之川陆。” 晋 潘岳 《西征赋》:“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 宋 杨万里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默数川陆程,几日当返役。” 清 刘光第 《万寿山》诗:“维昔经营日,淫潦迷川陆。”
引证解释
⒈ 水陆。亦指水陆路途。
引汉张衡《天象赋》:“迤奎娄之分野,辨邓鲁之川陆。”
晋潘岳《西征赋》:“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
宋杨万里《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默数川陆程,几日当返役。”
清刘光第《万寿山》诗:“维昔经营日,淫潦迷川陆。”
川陆的国语词典
水路和陆路。
川陆的网络释义
川陆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2)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川谷(河谷);川坻(河岸);川岗(河畔的山岗)
(4) 平地;平野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乐府《敕勒川》
(5) 又如:平川;米粮川;川境(地域);川地(平旷的地带)
(6) 四川省的简称 。如:川盐;川墨;川货;川蜀(四川省)
(7) 旅途 。如:川费(旅费);川程(旅途)
形容词
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通“氽” 。如:川丸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on1 [海陆丰腔] chon1 [梅县腔] chon1 [东莞腔] c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沙头角腔] c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宝安腔] con1 [陆丰腔] ch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穿 | 昌緣 | 昌 | 仙A合 | 平聲 | 先 | 合口三等 | 山 | 仙A | tɕʰĭwɛn | chjyen/tcven |
详细解释
liù
数量词
(1) 数目字“六”的大写
(2) 另见
lù
名词
(1) (会意。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 ),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2) 同本义
陆,高平地。——《说文》
鸿渐于陆。——《易·渐卦》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陵衍平陆。——《穆天子传》三
水陆草木。——宋·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俱下。——《资治通鉴》
(3) 又
水陆并进。
(4) 又如:大陆(广大的陆地);水陆(水面和陆地上);陆毛(陆地之所产。指兽类);陆田(旱田。对水田而言);陆径(即陆路);陆船(即旱船。船形的花车)
(5) 路;道
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张衡《西京赋》
(6) 陆路
运盐之法,凡行百里,陆运斤四钱,船运近一钱。——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
(7) 又如:水陆兼程;水陆交通
(8) 西汉侯国名 ,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
(9) 象声词。如:陆陆(状声词。形容辘轳沿着绳索下降的声音)
(10) 姓。如:陆费(复姓)
形容词
通“碌”。平凡 。如:陆陆(很平凡的样子。同“碌碌”)
动词
(1) 通“踛”。跳跃
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庄子·马蹄》
(2) 卸;摘
一边就摘了帽子,陆了网子,脱了布衫子。——明·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3) 通“虏”。掳掠
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后汉书·袁绍传》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êg8(lêk) log8(lôk) lag8(lâk) <姓>lê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