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

chuān jūn [ chuan jun]
繁体 川軍
注音 ㄔㄨㄢ ㄐㄨㄣ

词语释义

川军 chuānjūn

(1) 即大黄,是猛烈的泻药。旧称“将军”,四川省出产的最好,所以叫川军

rhubarb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rhubarb] 即大黄,是猛烈的泻药。旧称将军,四川省出产的最好,所以叫川军 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早期的有刘存厚、熊克武当权,中晚期的有刘湘主政,刘湘死后。川军形成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五个上将争雄的局面。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防区制盛行,内战之烈闻名全国。在抗日战争中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重庆抗日胜利纪功碑书写着川军这一华彩乐章,李宗仁将军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川军的国语词典

中药材中的大黄。旧称将军,是一种猛烈的泻药,以四川出产的品质最好,故又称为「川军」。

川军的网络释义

川军 (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

  • 川军,为民国期间四川军阀部队。清末,清政府编练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四川军阀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四川军阀长期混战,自辛亥革命后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川军阀混战共约470余次。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秋,二刘之战后刘文辉败走西康,刘湘成为川军首领。
  • 抗战期间,共有35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是除国民党中央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2月9日,川军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将领发出起义通电。其后,范绍曾、冷寅东、王缵绪等亦宣布起义。部分川军高级将领刘存厚、杨森、孙震等逃往台湾,川军的历史宣告结束。
  • 在长达20余年的军阀混战中,川军各部人数虽众,但纪律极差,战斗力极弱,被世人称之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双枪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以贫弱之师在历次大会战中,战绩卓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
  • 川军造句

    寒水石,川军,苦莲皮,各等分,研为细粉,麻油调为糊状,敷患处。
    吃中午饭时,杨府忽然很热闹起来,一群腰跨盒子枪的川军士兵涌进杨府,岳翰屏心里一惊,以为是查找凶手的。
    尽管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在赵又新的严命之下,待北洋军的攻势刚刚消退,他就率空着肚子的独立连上到阵地接防护国川军工兵营。
    四川军已经集结完毕,通过稳打稳扎的打法,不断蚕食日军的占领区,使得根据地的版图在逐渐扩张中。
    几乎与此同时,泸州守敌之川军第一团在刘湘的指挥下抽调两连精锐,化妆成难民从沙湾渡江,成功骗过蓝田坝渡口守军后直扑月亮岩护国军阵地。
    川军和重庆兵,山地作战能力奇强。
    在今川军的阵前,七横八竖的躺着近百名织田家士兵的尸体。
    几十万的川军团的将士们也就此浩浩汤汤的开赴了前线,祖父也因此开始了他的抗日救亡之旅。
    “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担当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不够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对报纸川军和电视湘军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人才团队对于传媒业发展的关键性意义。
    当然,川军还有几门迫击炮还击,但每还击一炮,就被日军连续轰击几十炮。
    川军新书已经发布《八戒的风流官场》,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川军,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剧情。
    死前他留有遣嘱,语不及私,激勉川军将士“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川军学生兵凭着一腔热血与日军搏斗,有的士兵连手榴弹都不会扔,仍以背包为掩体仓促应战。
    突然,公路两边的芦苇丛中枪声四起,日军遭到了另一队川军的伏击。
    否则他傅道军也早就如前反水川军旷继勋之辈一样,含冤莫白遗恨千古了!傅道军看着卢永春尽示和睦的微微一笑并不说话。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川军编遣一事,便再无下文。
    台儿庄大战,川军的作用是有目共见的。
    省委副主委曾蓉、抗战川军将领后人代表、健在的抗战川军老兵和远征军老兵代表,以及大量成都市民驻足在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之下,缅怀先烈,抚今思昔。
    我当年是被抓壮丁的,编入了川军,然后出川作战。

    汉字详情

    chuān [chuan]
    部首: 103
    笔画: 3
    五笔: KTH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L
    四角: 22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2)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川谷(河谷);川坻(河岸);川岗(河畔的山岗)

    (4) 平地;平野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乐府《敕勒川》

    (5) 又如:平川;米粮川;川境(地域);川地(平旷的地带)

    (6) 四川省的简称 。如:川盐;川墨;川货;川蜀(四川省)

    (7) 旅途 。如:川费(旅费);川程(旅途)

    形容词

    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通“氽” 。如:川丸子

    英文翻译

    stream, river; flow; boil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on1 [海陆丰腔] chon1 [梅县腔] chon1 [东莞腔] c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沙头角腔] c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宝安腔] con1 [陆丰腔] ch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穿昌緣仙A合平聲合口三等仙Atɕʰĭwɛnchjyen/tcven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