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洛
注音
ㄙㄨㄥ ㄌㄨㄛˋ
词语释义
嵩山和洛水的并称。两者均近东都洛阳。
词语解释
嵩山 和 洛水 的并称。两者圴近东都 洛阳 。
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 嵩 洛 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宋史·沉伦传》:“少习三礼於 嵩 洛 间,以讲学自给。” 明 李东阳 《京都十景诗》序:“盖古之称名都者有三:若 长安 之 河华 , 东京 之 嵩 洛 , 金陵 之 钟山 ,皆有所据以为胜。”
引证解释
⒈ 嵩山和洛水的并称。两者圴近东都洛阳。
引宋张元干《点绛唇》词:“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
《宋史·沉伦传》:“少习三礼於嵩洛间,以讲学自给。”
明李东阳《京都十景诗》序:“盖古之称名都者有三:若长安之河华,东京之嵩洛,金陵之钟山,皆有所据以为胜。”
嵩洛的网络释义
嵩洛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山高
嵩,中岳嵩,高山也。——《说文新附》
嵩,高也。——《尔雅·释诂》
山大而高曰嵩。——《释名·释山》
崧高维岳。——《诗·大雅·崧高》
(2) 又如:嵩呼(祝颂皇帝,高呼万岁);嵩崇(高大);嵩峦(高峻的峰峦)
英文翻译
high, lofty; one of the 5 peaks, situated in Hunan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ung1 sung1 cung1 [海陆丰腔] sung1 [客语拼音字汇] sung1 xiung1 [东莞腔] sung1 [梅县腔] siung1 ciung2 [台湾四县腔] sung1 [陆丰腔] siung1 [宝安腔] su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ung1 sung1 cung1 [海陆丰腔] sung1 [客语拼音字汇] sung1 xiung1 [东莞腔] sung1 [梅县腔] siung1 ciung2 [台湾四县腔] sung1 [陆丰腔] siung1 [宝安腔] s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嵩 | 息弓 | 心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sĭuŋ | siu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2) 同本义
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说文》
(3) 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流经志丹、洛川、蒲城等县
(4)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雒南县华山东麓。本作“雒”。如:洛神(洛水女神洛嫔);洛浦(洛水之滨。传说这里是洛神出没处)
(5) 洛阳的简称
英文翻译
river in Shanxi province; city
方言集汇
◎ 粤语:lok3 lo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k8 [宝安腔] lok7 [东莞腔] lok7 [台湾四县腔] lok8 lok7 [梅县腔] lok8 [陆丰腔] lok7 [客语拼音字汇] log6 log6 [海陆丰腔] lok8 lok7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k8 [宝安腔] lok7 [东莞腔] lok7 [台湾四县腔] lok8 lok7 [梅县腔] lok8 [陆丰腔] lok7 [客语拼音字汇] log6 log6 [海陆丰腔] lok8 l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落 | 盧各 | 來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lɑk | l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