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替

chóng tì [ chong ti]
注音 ㄔㄨㄥˊ ㄊ一ˋ

词语释义

兴废,盛衰。

词语解释

  1. 兴废,盛衰。

    《国语·楚语下》:“吾闻君子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与哀殯丧,於是有叹,其餘则否。” 韦昭 注:“崇,终也;替,废也。”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按崇替二字对文, 韦 注曰:‘崇,终也;替,废也’,是未达崇字之义。《文选·东京赋》 薛综 注曰:‘崇犹兴也。’然则崇替犹言兴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自非坦怀至公,永鉴崇替,孰能光辅五君,寅亮二代者哉。” 张铣 注:“崇,兴;替,废也。” 唐 王勃 《三国论》:“然废兴有际,崇替递来,每览其书,曷能不临卷而永怀,抚事而伊鬱也。” 清 方苞 《族谱序》:“自是以往,子孙之崇替不可知,而谱之存亡不可必也。”

引证解释

⒈ 兴废,盛衰。

《国语·楚语下》:“吾闻君子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与哀殯丧,於是有叹,其餘则否。”
韦昭注:“崇,终也;替,废也。”
按,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按崇替二字对文, 韦注曰:‘崇,终也;替,废也’,是未达崇字之义。 《文选·东京赋》薛综注曰:‘崇犹兴也。’然则崇替犹言兴废。”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自非坦怀至公,永鉴崇替,孰能光辅五君,寅亮二代者哉。”
张铣注:“崇,兴;替,废也。”
唐王勃《三国论》:“然废兴有际,崇替递来,每览其书,曷能不临卷而永怀,抚事而伊鬱也。”
清方苞《族谱序》:“自是以往,子孙之崇替不可知,而谱之存亡不可必也。”

崇替的网络释义

崇替

  • 崇替,汉语词汇。
  • 拼音:chóng tì
  • 意为兴废,盛衰,
  • 出自《国语·楚语下》。
  • 汉字详情

    chóng [chong]
    部首: 325
    笔画: 11
    五笔: MP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JMF
    四角: 229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2) 同本义

    崇,嵬高也。——《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3) 又如:崇亘(高峻绵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 崇崇(高耸的样子)

    (4) 高;高大

    崇,高也。——《尔雅》

    与黄比崇。——张衡《西京赋》

    崇崇圜邶。——扬雄《甘泉赋》

    广与崇方。——《考工记·梓人》

    大侯之崇,见鹄于参。——《仪礼·大射仪》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崇墉(高大的城墙);崇榘(高峻的城墙)

    (6) 高贵

    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白虎通》

    (7) 又如:崇阀(高贵显赫之家);崇阶(高位,高官);崇卑(高低,高下)

    (8) 兴盛

    建明德而崇业。——张衡《东京赋》。注:“犹兴也。”

    (9) 又如:崇业(兴业);崇盛(隆盛,极其荣宠)

    动词

    (1) 尊崇,推崇

    崇事宗庙社稷。——《礼记·祭统》

    莽遂崇鬼神淫祀。——《汉书·郊祀志》

    (2) 又如:崇正黜邪(推崇正气,摒弃邪恶);崇实(注重实际);崇德(崇尚道德。也指崇尚有德者);崇儒(尊崇儒学)

    (3) 通“充”。充满

    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仪礼·乡饮酒礼》

    六成复缀以崇。——《礼记·乐记》

    泛崇蘭些。——《楚辞·招魂》

    (4) 又如:崇奸(聚集许多恶人)

    (5) 终,尽。通“终”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诗·卫风·河广》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荀子· 赋》

    存亡之效,不崇朝而决。——《三国志·凉茂传》

    (6) 又如:崇替(灭亡。即终替);崇朝(一个早上。比喻时间的短暂);崇日(终日,一日)

    英文翻译

    esteem, honor, revere, vene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ung2 [海陆丰腔] cung2 [梅县腔] cung2 [陆丰腔] chung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台湾四县腔] cung2 [宝安腔] c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鋤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dʒʰĭuŋzriung/drung
    [ti]
    部首: 443
    笔画: 12
    五笔: FW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OA
    四角: 55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竝”。从竝,白声。竝( bìng),二人并立。本义:废弃)

    (2) 同本义

    竝,废也。——《说文》。俗字作替。

    不替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勿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胡不自替。——《诗·大雅·召》

    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国语·楚语》

    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3) 又如:久替(长期废弃)

    (4) 停止

    荐可而替不。——《国语·晋语》。注:“去也。”

    (5) 又如:替手(停手)

    (6) 消亡,泯灭

    君之冢嗣其替乎。——《国语·晋语》。注:“灭也。”

    (7) 又如:替罪(诛灭有罪者)

    (8) 衰微;衰落

    风颓化替。——房玄龄《晋书》

    (9) 又如:兴替(兴盛与衰亡)

    (10) 代替

    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11) 又如:我替他去;替力(代为出力);替当(顶替充当);替归(轮替而归);替天行道(代行上天的意旨);替罪(代人受过);替下来;替我一下

    (12) 衰亡。

    (13) 如:朝代兴替

    (14) 松弛;怠惰

    于是乎下陵上替。——《左传》

    (15) 又如:替懈(替解;懈怠)

    名词

    (1) 替身,替代别人的人。对正身而言。常指代人受罪的人 。

    (2) 如:替僧(明朝,代替皇帝出家的僧人);替头(替身)

    (3) 通“屉”。抽屉

    及薨,帝常思见之,遂为通替棺,欲见则引替睹尸。——《南史·宋·孝武殷淑传》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警世通言》

    介词

    (1) 为;给 。

    (2) 如:替人受罪;替我去商店买东西

    (3) 同,和

    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一般哩。——《西游记》

    量词

    (1) 次、批、起。

    (2) 如:一替两替(一次两次);替另(再一次)

    英文翻译

    change, replace, substitute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tai5 [海陆丰腔] ti5 tai5 (toi5) [客英字典] tai5 ti5 te5 [台湾四县腔] ti5 tai5 (toi5) [东莞腔] tai5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ʰieitheh/th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