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2) 同本义
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说文》
峭,高也。字亦作峭。——《广雅》
上峭山。——《淮南子·脩务》
涧深,峭如墙。——《韩非子·内储说上》
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高岩峭壁。
峭拔秀丽。——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峭壑阴森。——《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峭拔(特立高耸);峭岸(陡岸);峭谷(险峻的山谷);峭坂(高陡的山坡);峭卓(高峻陡直);峭岫(陡峭的峰峦);峭削(陡峭如削);峭峙(耸立);峭峭(高峻,高)
(4) 挺拔;直立而高耸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李白《横江词》
披林入峭茜,攀磴陟崔嵬。——张说《过蜀道山》
(5) 又如:峭帆(耸立的船帆。亦借指驾船);峭危(高耸陡峭);峭崛(刚健挺拔);峭耸(高耸;陡峭);峭秀(挺拔秀丽)
(6) 严峻
错为人峭直刻深。——《汉书·晁错传》
宰相刻削(峭)。——《四子讲德论》
(7) 又如:峭直(严峻刚直);峭鲠(严峻刚直);峭冷(严峻冷漠);峭刑(严刑);峭法(严峻的法令);峭洁(严峻高洁)
(8) 苛刻,严酷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孟郊《秋怀》
(9) 又如:冷峭(冷气逼人;比喻为人刻薄,话语尖刻);峭险(严酷阴险);峭薄(刻薄)
(10) 高超不凡
西岳高僧名贯休,孤情峭拔凌清秋。——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
(11) 又如:峭异(特出不凡);峭特(峭拔独特);峭汉(特殊人物)
(12) 比喻文笔不凡、言词脱俗的。形容字体或笔墨雄健挺秀 。如:峭刻(形容文笔锐利);峭削(形容文笔奇险);峭幽(遒劲沉郁);峭健(形容文笔刚健)
名词
陡岩,坡度极大的山崖
独临青峭倚长松。——王安石《观王氏雪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au5 [台湾四县腔] ciau5 [梅县腔] ciau5 [客语拼音字汇] ceu4 seu1 xiau4 [宝安腔] ciau5 [海陆丰腔] ciau5
◎ 潮州话:ciou2/ciao2 siah4(chhiáu sia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陗 | 七肖 | 清 | 宵A | 去聲 | 嘯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tsʰĭɛu | chieuh/ciew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10)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东莞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ag5 [海陆丰腔] biak7 [沙头角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壁 | 北激 | 幫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piek | p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形容词
(1) 众多的样子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lim2 [台湾四县腔] lim2 [梅县腔] lim2 [宝安腔] lim2 [客英字典] lim2 [沙头角腔] lim2 [客语拼音字汇] lim2 [陆丰腔] lim3 [海陆丰腔] lim2
◎ 潮州话:lim5(lîm) [澄海]ning5(nî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林 | 力尋 | 來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lĭĕm | lim |
详细解释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立,侸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 宋· 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4)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大石侧立千尺。——苏轼《石钟山记》
乃立宗庙于薛。——《战国策》
且立石于基墓门。——张溥《五人墓碑记》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之不彰雅。——《世说新》
(5) 又如:立事(建功立业);立方(立德);立言(指著书立说);立业(建树功烽);立勋(建立功勋);立石(树立碑石);立权(树立权威);立眉嗔目(竖眉瞪眼);立德(树立德业);立德立言(儒家认为,为了匡时济世,应树立圣人之德,宣谕圣人之言);立碑垂成(刻文于石碑留作规戒)
(6) 设置;设立
故立君。——《吕氏春秋·荡兵》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贾谊《过秦论》
(7) 又如:立元(建立年号);立仗(设立仪仗);立本(建立根本;确立根基);立表下漏(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立事(设置治事小臣);立制(建立制度)
(8) 制定;订立 。如:立文书;立军令状;立券(订立契约);立格(订出标准)
(9) 确定;决定
人之立志。——清· 澎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
足以立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又如:立限(确定期限);立计(决意;打算);立报(立志报效);立愿(立定意向);立语,立说(立论)
(11) 存在;生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
(12) 又如:立命(修身养性以立天命);立品(培养品德);立行(建德修行);立计(立业;谋生);立身(处世为人)
(13) 立身;立足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立崖岸(做出高傲不凡、难以亲切的样子);立士(能自立的士人);立身(立足;安身);立行(行为举动);立脚(安身;立身)
(15) 登位,即位
湣王立。——《韩非子·内储说上》
当立者乃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16) 又
陈胜自立为将军。
(17) 又
陈涉乃立为王。
(18) 又如:立子(古代帝王或诸侯选立太子或世子);立君(确立君王);立政(确立为政之道);立朝(指帝王在位);立极(登帝位;秉国政)
(19) 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史记》
(20) 又如: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子(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立王(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立后(册立皇后);立朝(指在朝为官);立储(立为太子)
(21) 推荐 。如:立主(竭力主张);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22) 指出仕 。如:立班(上朝时依品秩站立);立幕(管理文案的差役)
(23) 显现 。如:立挣(发怔;发呆);力睁(目瞪口呆)
(24) 停止;停留 。如:立车(停车);立定(站住)
(25) 通“莅”。临,到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韩非子·内储说上》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淮南子·泰族》
(26) 通“粒”。进食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名词
通“位”。爵次、位次
代立不忘社稷。——《商君书·更法》
副词
(1) 立时;立刻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立定(马上,立即);立马造桥(立即兑现,不容拖延);立成(立刻完成);立便(立刻;立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p8 [客英字典] lip8 [沙头角腔] lip8 [宝安腔] lip8 [海陆丰腔] lip8 [梅县腔] lip8 [陆丰腔] lip8 [东莞腔] lip8 [客语拼音字汇] lib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立 | 力入 | 來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lĭĕp | l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