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
注音
ㄜˊ ㄇㄟˊ
词语释义
即峨眉。
词语解释
即 峨眉 。
晋 郭璞 《江赋》:“ 峨嵋 为 泉阳 之揭, 玉垒 作东别之标。”参见“ 峨眉 ”。
引证解释
⒈ 即峨眉。参见“峨眉”。
引晋郭璞《江赋》:“峨嵋为泉阳之揭, 玉垒作东别之标。”
峨嵋造句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如此二人一来一去,已吸引了周围不少人的目光,毕竟峨嵋白翅子的声名卓著,此刻竟在大厅广众之下与人作揖,实算得上轰动效应了。
唐老太太不惜训斥自己最宠爱的孙儿唐青松,所为者便是想唐青山能顺利晋级复赛狙击峨嵋、青城二派高手,为自己称霸巴蜀进而争雄天下武林的宏图大志尽力。
两米巨剑、百斤铁球、鸡爪鸳鸯钺、判官笔、峨嵋刺、太阳针等,样样物件都让人惊叹。
如此年岁久了,峨嵋弟子也定期到村子里化募粮食。
萧仙子,在下峨嵋派陈孝礼,乃此处擂台裁决,如有不到之处,还请仙子不吝指教。
蜀中仙山峨嵋,漂浮于云滔雾海,呈秀色于烟雨漫漫的山林。
少林低头、武当跪服、解散拳联、吞并剑协,从此天大地大、峨嵋最大!武林百门朝拜、万流归宗,峨嵋十首座之名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诈骗集团近日讹称在峨嵋山发现宝藏,正觅有缘人集资开挖。
峨嵋洗象池,净心殿中,跪了一地峨嵋女弟,个个脸上愁容不展,神情萎顿。
郭襄女侠素有乃父之风,相交满天下,创下峨嵋一派威震武林,更是以驱逐鞑虏为己任,前辈英灵,令人扼腕长叹!
话说,号称湖大‘小峨嵋’的八栋宿舍,此时正是紫电清霜、华光四起,无数白衣女子挥舞长剑,翩翩起舞。
第七洞天峨嵋山洞周回叁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
他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楼满风是十年来江南后起之秀中最为出类拔萃者之一,他是武当派弟子,身兼武当、峨嵋、楼家等各派之长,从他的身手看来果然是名下无虚。
仙峰寺地处峨嵋半山,离九老洞约十分钟的路程。
峨嵋秋月半轮,影在湖面江水流。夜来霜降向人间,思君不见送祝福。送你一句平安,送你一句快乐,更愿你幸福常常久久。
周六黎明之前,在东际天宇上您会寻到那轮正在爬升的峨嵋月。
大师公正无私,不愧是闻名江湖的峨嵋掌门,着实令晚辈心折。
听到这里,青城派弟子个个握拳透爪,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冲过去好好教训这几个狂妄的峨嵋派师徒。
与峨嵋派女仙墨凤凰申若兰至好,她只散仙,小能飞升灵空仙界,所以至今仍在名山寄迹,不能离出尘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山,我声。本义:山势高峻。常“峨峨”连用)泛指高大
峨,嵯峨也。——《说文》
峨,高也。——《广雅·释诂四》
冠浮云之峨峨。——《楚辞·惜贤》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明· 魏学洢《核舟记》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 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峨然(高貌);峨巍(高魇样子);峨舸(高大的船);峨冠(高的冠冕);峨冕(高冠)
英文翻译
lofty
方言集汇
◎ 粤语:ngo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o2 [梅县腔] ngo2 [台湾四县腔] ngo2 [客语拼音字汇] ngo2 [宝安腔] ngo2 [客英字典] ngo2 [沙头角腔] ngo2
◎ 潮州话:ngo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o2 [梅县腔] ngo2 [台湾四县腔] ngo2 [客语拼音字汇] ngo2 [宝安腔] ngo2 [客英字典] ngo2 [沙头角腔] ngo2
◎ 潮州话:ng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莪 | 五何 | 疑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歌 | 果 | nga | ŋ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