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岩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岑嵓 ”。亦作“ 岑嵒 ”。山势险峻貌。
《管子·宙合》:“山陵岑巖,渊泉閎流。” 汉 扬雄 《蜀都赋》:“ 湔山 巖巖, 观上 岑嵓, 龙阳 累峗。”《文选·嵇康<琴赋>》:“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紆隐深,磪嵬岑嵓。” 李善 注:“岑嵓,危险之形。”一本作“ 岑嵒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岑嵓”。亦作“岑嵒”。山势险峻貌。一本作“岑嵒”。
引《管子·宙合》:“山陵岑巖,渊泉閎流。”
汉扬雄《蜀都赋》:“湔山巖巖, 观上岑嵓, 龙阳累峗。”
《文选·嵇康<琴赋>》:“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紆隐深,磪嵬岑嵓。”
李善注:“岑嵓,危险之形。”
岑岩的网络释义
岑岩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今声。本义:小而高的山)
(2) 同本义
岑,山小而高也。——《说文》
可使高于岑楼。——《孟子》。注:“岑楼,山之锐岭者。”按,谓山之层叠似楼也。”
未始离于岑。——《庄子·徐无鬼》。注:“岸也。”
饮青岑之王醴兮。——张衡《思玄赋》
托九成之孤岑兮。——马融《长笛赋》
(3) 又如:岑嶅(多小石的山);岑立(如山耸立)
(4) 古国名
岑,国名。…今 梁国有 岑亭。——《正字通》
(5) 姓
形容词
(1) 高
古观岑且寂,幽人情自怡。——皮日休《三宿神景宫》
(2) 又如:岑楼(高楼);岑锐(山高锐的样子)
(3) 山石险峻的
触岑石兮。——《楚辞·逢纷》
(4) 又如:岑石(高锐的山石);岑峭(陡峭险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em2 [海陆丰腔] cem2 [客语拼音字汇] cem2 [东莞腔] sam2 [客英字典] cem2 kim2 [台湾四县腔] cem2 [宝安腔] sam2 ce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岑 | 鋤針 | 崇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B | dʒʰĭĕm | zrim/dry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严声。“岩”为会意字。从山,从石。本义:高峻的山崖)
(2) 同本义
嵌岩窦穴。——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高岩峭壁。——宋· 沈括《梦溪笔谈》
植土龛岩。
(3) 又如:岩电(山崖间的闪电);岩阿(山崖旁边凹下的地方);岩徼(山崖边远的地方);岩下(山崖之下);岩饰(岩壁上的雕饰)
(4) 山峰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楚辞》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高山
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鲍照《登庐山诗》
(6) 又如:岩岫(山崖峰峦);岩隈(深山曲折处)
(7) 石穴,石窟 。如:岩栖(居住在岩穴中。指隐居);岩穴隐相(隐居在深山野林里的高人);岩房(石房);岩窟(山洞)
(8) 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岩。——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形容词
(1) 高险
保其岩阻。——《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岩邑(险要的城邑);岩墙(高而危险的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am1 ngam2 [宝安腔] ngam2 [客语拼音字汇] ngab5 ngam2 [东莞腔] ngam2 [客英字典] ngam2 [台湾四县腔] ngam2 [沙头角腔] ngam2 [海陆丰腔] nga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巖 | 五銜 | 疑 | 銜 | 平聲 | 咸 | 開口二等 | 咸 | 銜 | ŋam | ngram/ng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