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路
词语释义
岔路。
指离别分手处。
不正当的途径。
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
即岐路人。江湖艺人。
词语解释
岔路。
《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氏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诗:“美女妖且闲,採桑岐路间。”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指离别分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 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
《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迟迟於岐路之间也。”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三:“满身沙蝨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不正当的途径。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德裕 为兵部尚书,自得岐路,必当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即岐路人。江湖艺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将财物逞,则俺这泼岐路恩情似画饼。”
引证解释
⒈ 岔路。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氏之竖追之。
引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三国魏曹植《美女篇》诗:“美女妖且闲,採桑岐路间。”
明沉鲸《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
《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⒉ 指离别分手处。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⒊ 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
引《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迟迟於岐路之间也。”
唐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三:“满身沙蝨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⒋ 不正当的途径。
引唐张固《幽闲鼓吹》:“德裕为兵部尚书,自得岐路,必当大拜, 宗閔多方阻之未效。”
⒌ 即岐路人。江湖艺人。
引明朱有燉《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将财物逞,则俺这泼岐路恩情似画饼。”
岐路的国语词典
由大道分岔出去的小路。唐.李白〈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也作「歧路」。
岐路的网络释义
岐路 (词语)
岐路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山,从枝省,支亦声。本义: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2) 岐山 。因山有两枝,故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
王用享于岐山。——《易·升》
(3) 又如:岐阳(岐山的南边;旧县名);岐周(西周。周初立国于岐山,所以称岐周)
(4) 同“歧”。物的分支或事有分歧
即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5) 又如:岐路(岔路);三岐路口;岐首(两个头);岐旁(岔路,两通的道路);岐路人(宋代称民间卖艺的人。也作岐路或路岐人)
形容词
通“崎”。崎岖
汝阴太守 曹武,思所以获免,阴蒙避迴,岐岖自列。——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动词
通“企”。踮起脚跟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诗·大雅·生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1 [宝安腔] ki1 ki2 [梅县腔] ki1 [陆丰腔] ki1 [东莞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2 [海陆丰腔] ki1
◎ 潮州话:gi1(ki) gia6(kiă)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祇 | 巨支 | 羣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gje/gie | gʰ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路 | 洛故 | 來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lu | loh/l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