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

qí shān [ qi shan]
注音 ㄑ一ˊ ㄕㄢ

词语释义

山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上古称“岐”。

词语解释

  1. 山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境。上古称“岐”。

    《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至于 荆山 。” 孔 传:“三山皆在 雍州 。”《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于 岐 下。”《文选·张衡<西京赋>》:“ 岐 、 梁 、 汧 、 雍 。” 薛综 注引《说文》:“ 岐山 在 长安 西 美阳县 界,山有两岐,因以名焉。”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上古称“岐”。

《书·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
孔传:“三山皆在雍州。”
《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文选·张衡<西京赋>》:“岐、梁、汧、雍。”
薛综注引《说文》:“岐山在长安西美阳县界,山有两岐,因以名焉。”

岐山的国语词典

山名:(1)​ 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东北。(2)​ 位于山西省孝义县西。

岐山的翻译

英语: Qishan County in Baoji
德语: Qishan (Ort in Shaanxi)​ (Eig, Geo)​

岐山造句

不说费仲接旨出使岐山之事,且说西北侯姬昌,自命辛甲持聘礼前往苏家庄迎娶妲己之后,转眼吉期巳到,这一日,西岐城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本文分析了黟县碧山的耕读园和西递胡岐山旧院宅入口庭园空间表现手法,以供研究徽州古建筑作参考。
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
平王便封他为诸侯,将陕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他。
日前,经营葫芦头泡馍和岐山面的两家餐饮企业合作成立新品牌,让人感受到在国际潮流中,西安绝不落伍。
建国路是特色美食汇聚地,泡馍、葫芦头、裤带面、岐山臊子面、麻辣鸭脖、地道陕菜应有尽有。
岐山特长隧道地处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与涵江区庄边镇交界处。
岐山湖酥鱼静卧银盘醉模样,刺酥肉嫩味悠长。
渭水贯穿,在两岸留下黄土台塬十余个,最东的大约是临潼县境的马额原,最西的大约是岐山县境的五丈原,居中的当为龙首原。
姬昌一行日行四十余里,一路寻访,过了岐山一路行来,夜住晓行,不止一日。
岐山面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饱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面食。
正宗的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招宝天尊萧升忽然道“何不扶分水将军回去岐山地界找姜子牙,或许可以为我等解惑,并救治于他?”。
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法华寺位于岐山县国有崛山林场中心西崛山,依托历史渊源极深的“崛山名刹”建设是一个集森林景观、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森林公园。
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呵呵,我最喜欢吃心姨做的五颜六色的岐山哨子面呢!把我馋的呀!
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酸辣著称。
孙元华)手上拿着售价约四五元的赠品杯子,岐山县益店镇的农民老陈有些担心。
岐山第二大宗门就是‘龙翔门’,‘龙翔门’门内弟子的服饰,都会在胸口位置秀一个飞龙图案的。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25
笔画: 7
五笔: MF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UJE
四角: 24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山,从枝省,支亦声。本义: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2) 岐山 。因山有两枝,故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

王用享于岐山。——《易·升》

(3) 又如:岐阳(岐山的南边;旧县名);岐周(西周。周初立国于岐山,所以称岐周)

(4) 同“歧”。物的分支或事有分歧

即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5) 又如:岐路(岔路);三岐路口;岐首(两个头);岐旁(岔路,两通的道路);岐路人(宋代称民间卖艺的人。也作岐路或路岐人)

形容词

通“崎”。崎岖

汝阴太守 曹武,思所以获免,阴蒙避迴,岐岖自列。——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动词

通“企”。踮起脚跟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诗·大雅·生民》

英文翻译

high; majestic; fork in road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1 [宝安腔] ki1 ki2 [梅县腔] ki1 [陆丰腔] ki1 [东莞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2 [海陆丰腔] ki1
◎ 潮州话:gi1(ki) gia6(kiă)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gje/giegʰĭe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