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仆屡起

lǚ pú lǚ qǐ [lü pu lü qi]

词语释义

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指要有坚强的意志,不要害怕挫折。

屡仆屡起造句

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个性甚顽强,一生屡仆屡起,从不轻易言败。
但是由于造假的“成本”太低,人们既经不住高额利润的诱惑,又不惧怕翻车后陷入“万劫不复”的惩罚,以致总能“屡仆屡起”。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
抗议行动屡仆屡起,阿塞德扬言,若民众不交出叛军,不惜将荷姆斯轰为焦土。
其屡仆屡起,足可以谱就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史诗。
最重要的是,在那一段屡仆屡起的血火历史中,隐现的中国现代海洋的蓝色梦想迄今依然熠熠生辉。
他屡仆屡起,一生充满惊奇,尤善于逆势取胜。
观苏能运用派系而不受其牵制,显示苏的屡仆屡起绝非偶然。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凡此思潮,均为一种应激反应,不是平地起高楼式地突然萌发于今天,相反,百年中国思想史上,它们屡仆屡起,不绝如缕。
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百折不挠。
他不擅长算计,不屑于功利,他的球队就是要进攻要胜利,哪怕被现实的铁壁撞倒在地也屡仆屡起。
当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在莱茵河畔托起一轮崭新的太阳,有多少现代“夸父”屡仆屡起,追逐那遥远而辉煌的太阳。
这个人就是林肯,因为他坚信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因此能屡仆屡起,最终成就不凡。
屡仆屡起,迟早会让全世界媒体来报导,迫使政府当局与全世界正视。
这个人就是林肯,因为他坚信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拒绝,因此能屡仆屡起,最终成就不凡。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振兴中华”,他矢志革命,屡仆屡起,但终未实现其革命目标。
它那屡仆屡起的精神,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的。

汉字详情

[lv]
部首: 327
笔画: 12
五笔: novd

详细解释

副词

(1) (从尸,娄声。本义:多次) 同本义

屡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公屡促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帝屡欲召。——清· 张廷玉《明史》

屡撩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屡常(平常,平时);屡复(多次告白);屡舞(频频歌舞);屡试不售(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榜了);屡迁(多次变易,多次变迁)

pū,pú [pu]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H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Y
四角: 2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向前跌倒

仆,顿也。——《说文》。朱骏声曰:“前覆曰仆,后仰曰偃。”

仆表决漏。——《史记·司马穰苴传》。索隐:“卧其表也。”

度水跌仆。——《素问·经脉别论》

卒仆济北。——《汉书·邹阳传》。注:“僵仆也。”

卫士仆地。——《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前仆后继;仆然(扑通倒下的样子);仆顿(精疲力竭而倒仆);仆僵(跌倒;翻倒)

(3) 下坠;倾倒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旧碑断折,其半仆地。——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

(4) 又如:仆旗(放倒战旗。借指休战)

(5) 败灭 。如:随起随仆(随时发生,随遭败灭)

(6)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2) 同本义

僕,给事者。——《说文》

景命有仆。——《诗·大雅·既醉》

(3) 又

其仆维何。

隶臣僚,隶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

则是臣仆庶孽之事也。——《公羊传·宣公二十七年》

仕于家曰仆。——《礼记·礼运》

得僮仆贞。——《易·旅》

(4) 又如:男仆;女仆;忠仆;仆童(未成年的仆人);仆斋(执役室中之仆人);仆马(仆从与乘马);仆乘(仆从与舆马);仆旅(跟随出行的仆从);仆舆(仆从与车乘)

(5) 驾车的人

召彼仆夫。——《诗·小雅·出车》

(6) 又如:仆御(驾车马者)

动词

(1) 驾车

子适卫, 冉有仆。——《论语·子路》

(2) 又如:仆夫(驾车的人);仆圉(驾车养马)

代词

(1) 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战国策·燕策》

仆非敢如是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2) 另见

英文翻译

fall forward; lie prostrate, prone;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p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5 puk7 [梅县腔] puk7 [宝安腔] fu5 puk7 [客英字典] puk8 [陆丰腔] puk8 [海陆丰腔] fu5 p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4 pug5 [东莞腔] puk7
◎ 潮州话:〖pog4 hu3 (phok hù)〗 〖bog8 (pô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芳遇去聲合口三等phyoh/phiuhpʰĭu
[lv]
部首: 327
笔画: 12
五笔: novd

详细解释

副词

(1) (从尸,娄声。本义:多次) 同本义

屡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公屡促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帝屡欲召。——清· 张廷玉《明史》

屡撩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屡常(平常,平时);屡复(多次告白);屡舞(频频歌舞);屡试不售(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榜了);屡迁(多次变易,多次变迁)

[qi]
部首: 716
笔画: 10
五笔: FH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RU
四角: 4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发情);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亦谓复苏 。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广起。——《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并举而争起。——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发也。”

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世相起也。——《国语》。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应元起掾吏。——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量词

(1) 群;组 。如:一起客人;又一起乱兵

(2) 批 。如:分两起出发

(3) 次,回 。如:同样的事情,一天发生数起;第二起

(4) 病例;案例 。如:两起大脑炎;五起离婚案

介词

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表示始点,相当于“从”、“自”、“由” 。如:起这儿剪下来;我起北京来

副词

(1)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拿起雨伞就走;抬起头来一看;唱起歌,跳起舞

(3)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得”连用,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够或不够标准 。如:看得起;看不起;买得起,买不起;经不起考验

英文翻译

rise, stand up; go up; begin

方言集汇

◎ 粤语:h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3 ki3 [客英字典] hi3 ki3 [台湾四县腔] hi3 ki3 [东莞腔] hi3 [沙头角腔] hi3 ki3 [宝安腔] hi3 [陆丰腔] hi3 [梅县腔] hi3 [客语拼音字汇] hi3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墟里上聲開口三等kʰĭəkhix/q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