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误点

píng fēng wù diǎn [ ping feng wu dian]
繁体 屏風誤點
注音 ㄆ一ㄥˊ ㄈㄥ ㄨˋ ㄉ一ㄢˇ

词语释义

指曹不兴画屏风误落墨迹之事。

词语解释

  1. 指 曹不兴 画屏风误落墨迹之事。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曹不兴》:“ 曹不兴 , 吴兴 人也。 孙权 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 权 疑其真,以手弹之。” 唐 王维 《故人张諲以诗见赠聊获酬之》诗:“屏风误点惑 孙郎 ,团扇草书轻内史。”

引证解释

⒈ 指曹不兴画屏风误落墨迹之事。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曹不兴,吴兴人也。 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

权疑其真,以手弹之。”
唐王维《故人张諲以诗见赠聊获酬之》诗:“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

屏风误点的网络释义

屏风误点

  • 屏风误点(屏风误点)指 曹不兴 画屏风误落墨迹之事。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 曹不兴 , 吴兴 人也。 孙权 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 权 疑其真,以手弹之。” 唐 王维《故人张諲以诗见赠聊获酬之》诗:“屏风误点惑 孙郎 ,团扇草书轻内史。”
  • 汉字详情

    píng,bǐng [ping,bing]
    部首: 327
    笔画: 9
    五笔: NUAK
    吉凶:
    仓颉: STT
    四角: 77241

    详细解释

    bǐng

    动词

    (1) 退避;隐退

    侯生乃屏人间语。——《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屏居(辞官隐居,不问世事);屏语(避开他人,私下交谈);屏伏(隐退,避匿);屏移(退隐)

    (3) 隐藏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縢》

    (4) 又如:屏匿(隐藏);屏迹(隐避);屏藏(隐藏)

    (5) 摈弃;除去,去掉。同“摒” 。如:屏绝(屏弃断绝,不相来往);屏弃(屏除废弃);屏除(除去,放弃)

    (6) 保护 。如:屏卫(护卫);屏翰(保卫)

    (7) 抑制。抑止不出气

    宋将军屏息观之。—— 明· 魏禧《大铁椎传》

    (8) 又如:屏息(止住声息。即屏气);屏气(暂时抑制呼吸)

    (9) 掩蔽

    屏王耳目,使不聪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10) 又如:屏处(隐蔽之处);屏遮(遮蔽)

    (11) 另见 bīng;píng

    píng

    名词

    (1) (形声。从尸,并声。这里的“尸”是由“广”( yǎn)演变来的,表示与宫室有关的事物。本义:宫殿当门的小墙。又称“照壁”)

    (2) 同本义

    屏,屏蔽也。——《说文》

    天子在外屏,诸侯在内屏。——《荀子·大略》

    其社盖于周之屏。——《吕氏春秋·贵直》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荀子·大路》

    (3) 又如:屏室(犹言幽深之室)

    (4) 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屏摄之位。——《国语·楚语下》。注:“屏,屏风也。”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屏围(屏风);屏扆(宫殿上陈设在窗与门户间画有斧形图案的屏风);屏山(如屏之山;指屏风);屏户(门屏);屏风儿(指诏书的草稿格式);屏室(幽深之室);屏著(指门屏);屏帐(室中张设的帷帐);屏帷(指内室)

    (6) 指类似画屏那样的东西 。如:荧光屏;网屏

    (7) 屏障之物

    大邦维屏,大宗惟翰。——《诗·大雅·板》

    皆正设于屏外。——《淮南子·时则》

    三镇国之屏蔽,割之何以立国。——《宋史·李纲传》

    (8) 又如:屏翳(神话中的风神);屏插(笔筒);屏门(屏风);屏泥(车轼前的装饰。亦用以遮挡泥土);屏星(车前用以蔽尘的车挡);屏面(古代的一种扇子,用以遮面)

    (9) 成组的条幅 。如:屏幅(即屏条);屏对(屏条和对联)

    (10) 另见 bīng;bǐng

    英文翻译

    folding screen, shield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2 p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in2 [陆丰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2 [东莞腔] pin2 [客英字典] pin2 [宝安腔] pin2 [沙头角腔] pin2
    ◎ 潮州话:ping5(phîng) ping2(phíng) [揭阳]pêng5 p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府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pĭɛŋpjeng/pieng
    fēng [feng]
    部首: 410
    笔画: 4
    五笔: M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K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w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KGD
    五行:
    仓颉: IVRMK
    四角: 367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谬误;错误

    误,谬也。——《说文》

    群臣议皆误。——《史记·萧相国世家》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误落尘网中。——晋· 陶渊明《归田居》

    土木之误。——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笔误;误错(失误差错);误证(错误的证明);误本(有错字的版本);误谬(谬误;差错)

    动词

    (1) 耽误

    郑以救公误之,遂失 秦伯。——《左传·僖公十五年》

    (2) 又如:误却(耽误掉;失掉)

    (3) 妨害

    专欲误将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误人不浅;误身(贻误自身);误人(贻害于人);误惑(贻误迷惑)

    英文翻译

    err, make mistake; interfere

    方言集汇

    ◎ 粤语:ng6

    宋本广韵

    diǎn [dian]
    部首: 403
    笔画: 9
    五笔: HKOU
    五行:
    仓颉: YRF
    四角: 21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黑,占声。本义:斑点)

    (2) 细小的黑色斑痕

    点,黑也。——《说文》。按,小黑曰点。

    (3) 又如:墨点儿;斑点;污点;点缺(瑕疵,缺点);点漆(形容极黑)

    (4) 小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5) 又如:雨点;掉点儿(落下稀疏的雨点);点叶(叶上的斑点);点璧(白璧的斑点)

    (6) 汉字笔画名 。如:横、竖、撇、点、折。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号及其动作。如:点撇(文字的点和撇)

    (7) 数学名词。数学上表示小数的符号叫小数点,省称为“点”。

    (8) 几何系统,尤指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中未下明确定义的成分之一 。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9) 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唐· 王建《宫词一百首》

    (10) 点钟,时间单位,等于时钟每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上午九点

    (11) 糕饼类小食 。如:早点;名点;茶点

    (12) 方面 。如:特点;重点;从这点上去看

    (13) 节奏;节拍 。如:点拍(音乐的节拍)

    (14) 一种特制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官署、邸宅以打点为报事集众的信号

    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红楼梦》

    (15) 运销各式各样产品、供应和设备的零售店,最初是为人口稀少地区服务的 。如:据说龚文保在白湘寺办点

    (16) 一定的处所或程度的标点 。如:据点;沸点

    (17) 规定的时间 如:船误点;火车准点到达

    动词

    (1) 引申为玷污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汉书·司马迁传》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怨世》

    (2) 又如:点污(玷污,特指奸污);点染(玷污)

    (3) 用笔加点。多用以描绘物象,审识章句,或表示删除的意思

    灭谓之点。——《尔雅·释器》。注:“以笔灭字为点。”

    (4) 又如:点化(用笔描绘景物;把前人诗句加以改头换面);点定(改正文字或句读);点窜(改动字句);点书(圈点书籍);点额(化妆;梳妆)

    (5) 指定,选派

    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点差(点派差遣);点菜;点将

    (7) 旧时对官吏的选派、委放 。如:点差(指派差遣)

    (8) 指点,提说 。如:点拨;点点搐搐(指指点点);点手(招手;指点);点头知尾(一点即通。形容十分聪明)

    (9) 暗示 。如:一点他就明白了;点眼(有意用某种行动引人注意)

    (10) 查对,检核 。如:清点;盘点;点视(检查,查看);点勘(检核);点验(逐一检查审验);点集(按名册征集);点阅(点名查阅)

    (11) 引燃,燃 。如:点爆竹;点香烛;点渔灯

    (12) 评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又如:点文(评点文章);点抹(评点)

    (14) 冲,泡 。如:点汤(用沸水冲药末,以制药汤;宋时习俗。客到设茶,客去送汤);点茶(用沸水泡茶的方法;泡茶)

    (15) 中,着 。如:点鼓(击鼓)

    (16) 短暂接触

    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徐霞客游记》

    (17) 选,选拔 。如:点戏(挑选、指定戏目);点简(喻挑选玩弄对象);点穴(迷信者看墓地风水,寻求龙脉结穴之处。以为葬在此处可福及子孙);点绣女(挑选宫女)

    (18) 向下微动 。如:蜻蜓点水;点头会意(形容善于察颜观色);点首吐舌(形容惊讶赞叹)

    (19) 掉下,漏出,外溢或挤出成滴状的液体 。如:点眼药;点试(滴点眼药水试试);

    (20) 装饰 。如:点景(装饰盆景);点缀;点衬(装点)

    量词

    (1) 有些但不确定的量、数、范围或程度 。如:给我点纸;读点鲁迅的书

    (2) 表示少量。点儿化

    孤光一点萤。——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 又如:多做一点儿工作;上点儿水

    (4) 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多用于否定式 。如:这本书我一点儿还没看呢!

    英文翻译

    dot, speck, spot; point, degree

    方言集汇

    ◎ 粤语:dim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