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

qū rǔ [ qu ru]
注音 ㄑㄨ ㄖㄨ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屈辱 qū rǔ

1.  屈节辱命。

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humiliation; mortification; shame;

2.  委屈和耻辱。

受屈辱。
遭屈辱。
看到中国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屈辱。

词语解释

  1. 屈节辱命。

    《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髠 ﹞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 蒙受委屈和耻辱。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驱骤於蛮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门。”《张子语录》卷中:“ 郑 介於大国之间,其时得以不屈辱。”《东周列国志》第九五回:“太史 敫 有女,年及笄,偶游园中,见 法章 之貌,大惊曰:‘此非常人,何以屈辱於此?’”

  3. 指委屈和耻辱。

    宋 司马光 《田横墓》诗:“忍死祗能添屈辱,偷生不足爱须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三更后车马甚众,来至肉所,问太岁何故受此屈辱,不讐报之。” 清 吴伟业 《吾谷行》诗:“一株偃蹇踞阴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沙汀 《呼嚎》:“而且,她还额外碰到过多少的纠纷和屈辱啊!”

  4. 使蒙受委屈和耻辱。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礼遣》:“ 张延赏 为 河南 尹,官人有过,未尝屈辱。” 唐 牛僧孺 《齐推女传》:“彼必大怒,乃至詬駡屈辱。”

引证解释

⒈ 屈节辱命。

《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髠﹞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⒉ 蒙受委屈和耻辱。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驱骤於蛮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门。”
《张子语录》卷中:“郑介於大国之间,其时得以不屈辱。”
《东周列国志》第九五回:“太史敫有女,年及笄,偶游园中,见法章之貌,大惊曰:‘此非常人,何以屈辱於此?’”

⒊ 指委屈和耻辱。

宋司马光《田横墓》诗:“忍死祗能添屈辱,偷生不足爱须臾。”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二:“三更后车马甚众,来至肉所,问太岁何故受此屈辱,不讐报之。”
清吴伟业《吾谷行》诗:“一株偃蹇踞阴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沙汀《呼嚎》:“而且,她还额外碰到过多少的纠纷和屈辱啊!”

⒋ 使蒙受委屈和耻辱。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礼遣》:“张延赏为河南尹,官人有过,未尝屈辱。”
唐牛僧孺《齐推女传》:“彼必大怒,乃至詬駡屈辱。”

屈辱的国语词典

受人侮辱。

屈辱的网络释义

屈辱 (汉语词语)

  • (1) 屈节辱命
  • 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 (2) 委屈和耻辱
  • 受屈辱
  • 遭屈辱
  • 看到中国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屈辱。
  • 屈辱的翻译

    英语: to humiliate, humiliating
    德语: erniedrigen, demütigen (V)​
    法语: humiliation

    屈辱造句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和欺凌,深知和平的可贵。
    书里有味道,苦味是凄凉的故事,屈辱的历史,沉重的教训,亲人的离别。
    为了复国报仇,勾践默默地忍受着各种屈辱。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牢牢记住这段屈辱历史,时刻提醒自己,身上肩负着祖国的重任。
    其实我受这些苦,忍受这些屈辱,都是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我想让你们以我为豪。但我并不快乐。
    一百年间,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下,过着屈辱的生活。
    以及这场尊严与屈辱对抗的战争。
    尘土承受屈辱,却以鲜花来回报。
    弯腰不是屈辱,而是一种人格精神。
    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受尽了屈辱。
    背对这样幼稚的剑是莫大的耻辱,无法接下这样一击也是极其屈辱。
    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尽了屈辱。
    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不忘历史屈辱,才能催人自强;筑就现代国防,才能和平发展。
    苦难是天才的营养,失败是成功的营养,屈辱是发奋的营养。
    低三下四是在屈辱中养成的。
    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你战胜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苦难战胜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在区域选举中遭遇屈辱性的挫败之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改组内阁。

    汉字详情

    [qu]
    部首: 327
    笔画: 8
    五笔: NB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UU
    四角: 772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bend, flex; bent, crooked; cr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wat1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ru]
    部首: 702
    笔画: 10
    五笔: DF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VDI
    四角: 713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 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辱,耻也。——《说文》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耻辱和损害);辱残(受耻辱和残害)

    动词

    (1) 使…受辱;侮辱

    南辱于楚,寡人耻之。——《孟子·梁惠王上》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子路》

    我见相如,必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足以辱晋;辱邈(辱没,玷辱);辱抹(辱末,辱灭,辱模,辱么,辱莫);辱没(玷污,玷辱);辱玷(玷辱);辱污(玷辱)

    (3) 埋没

    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左传·襄公三十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唐· 韩愈《杂说四首》

    (4) 谦词。承蒙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辱游(对朋友的自称谦词);辱子(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辱临(对他人来临的敬词。有屈尊枉驾之意);辱知(谦辞。受人赏识或提拔);辱蒙;辱临;辱赐;辱承指教;辱荷(承蒙)

    (6) 压下去,挫

    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形容词

    (1) 污浊;混浊 。如:辱行(污秽的行为)

    (2) 隆重;厚

    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管子》

    (3) 黑

    大白若辱。——《老子》

    (4) 通“溽”。湿润

    土润辱暑。——《礼记》

    英文翻译

    humiliate, insult, ab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k8 [梅县腔] juk8 [海陆丰腔] r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6 [东莞腔] juk8 [陆丰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宝安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蜀入聲開口三等nʑĭwoknjyuk/r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