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膝投降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肉,桼( )声。本义:膝头) 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 (2) 又如:膝馒头(膝盖);膝下荒凉(指无子女);膝踝(膝盖与足踝);膝拐(方言。膝盖的别称);膝弯(膝关节向后弯曲的部分) 英文翻译knee
方言集汇◎ 粤语:s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沙头角腔] cit7 [宝安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陆丰腔] cit7 [东莞腔] cit7 [梅县腔] cit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五質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从手,从殳。殳( ),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2) 同本义 投,擿(掷)也。——《说文》 受其书而投之。——《左传·昭公五年》 投我以桃。——《诗·大雅·柳》 毋投与狗骨。——《礼记·曲礼上》 投之深渊些。——《楚辞·招魂》 欲投鼠而忌器。——《汉书·贾谊传》 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投以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投之。 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投兵(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投注(投掷);投食(投掷食物);投绂(弃去印绶) (4) 跳进去;投入(专指自杀行为) 务光因自投于河。——《韩非子·说林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投河;投江;投井 (6) 投弃,抛弃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刘希夷《从军行》 停杯投箸。——唐· 李白《行路难》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王勃《滕王阁序》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7) 又如:投簪(丢掉固定帽子的簪子。比喻弃官);投传(投弃符信);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投纶(投弃钓具);投笔(弃文而就他业);投策(弃鞭;弃杖);投畀(抛弃) (8) 使射影于,特指向一定方向 。如:树影投在窗户上;投视(投射目光);把眼光投到来访者身上 (9) 递送 。如:投片(投递名片);投文(投递状纸);投谒(投递名帖求见);投牒(呈递诉状);投书(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投状(呈递文状);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投刺(投递名帖);投名(投递名帖) (10) 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欲往投之。——《资治通鉴》 欲投吴巨。 (11) 又如:投赴(投奔);投止(投奔托足;投宿) (12) 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古时指投奔权贵,求得托身。多指卖身为奴 。如:投亲(投靠亲戚);投充(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投托(投靠托身);投化(投顺归化);投附(投顺归附) (13) 投身,献身于 。如:投款(诚恳地归顺;投降);投脱(投靠躲避;投奔);投效(自己请求效力);投首(投降);投伏(投降屈服);投殒(损身殒命);投拜(投身下拜。指投降或归附);投死(效死);投躯(舍身;献身);投地(投体下拜) (14) 投宿,临时住宿 暮投石壕村。——唐· 杜甫《石壕吏》 (15) 又如:投驿(投宿驿站);投归(投宿);投到(投宿);投暮(傍晚) (16) 靠近 。如:投老(垂老;临老);投明(破晓);投晚(向暮,傍晚);投晓(临晓);投到(及至;等到) (17) 放逐 。如:投荒(被迫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投山窜海(放逐到荒凉边远地区);投裔(流放边荒之地);投解(解送) (18) 放置 。如:投闲(置身于清闲境地) (19) 赠送,作为礼物送给 。如:投赠(赠送);投献(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20) 顿,用力往下踩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21) 进献。投献 。如:投匦(向皇帝上书言事);投诚(投献诚心);投贽(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投文(投赠文章) (22) 乘;伺 。如:投隙(乘隙;伺机) (23) 相合;迎合 。如:投口(投合口味;适口);投洽,投漆(情投意合);意气相投 (24) 投入,投进。 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投江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投火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名词 (1) 投壶的省称。中国古代宴会时的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2) 骰子。赌具 。骨制,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点着色,故也称“色子” (3) 姓 介词 表示方位、方向,相当于“朝”、“向” 拨马投西便走。——《三国演义》 英文翻译throw, cast, fling, pitch; jump
方言集汇◎ 粤语:tau4
◎ 客家话:[梅县腔] teu2 teu5 [海陆丰腔] teu2 dau2 [客英字典] teu2 [陆丰腔] teu3 [客语拼音字汇] teu2 [台湾四县腔] teu2 dau2 [东莞腔] teu2 [宝安腔] tiu2 ◎ 潮州话:dau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详细解释jiàng动词 (1) (会意) (2) 同本义,与“陟”相对 降,下也。——《说文》 是降丘宅土。——《书·禹贡》 复降在原。——《诗·大雅·公刘》 维岳降神。——《诗·大雅·崧高》 降西阶一等。——《仪礼·士冠礼》 子余使公子降拜曰。——《国语·晋语》 (3) 又如:降阶(走下台阶);降格(从上而至。即降临。格,至);降辇(帝王下车);降拜(下堂拜宾);降真(降临的神灵);降饯(高贵人物屈尊赴宴);降驾(帝王临幸);降坛诗(扶乩时鬼神降临祭坛所题的诗) (4) 贬抑;降低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 稍降辞色。——《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降调(降职调动);降处外任(将京官降职外放为地方官);降尊(降低尊贵的身分);降除(降职);降发(降职发落);降贬(降官贬职);降革(降级免职) (6) 下落,落下。从高往低掉 降,落也。——《尔雅》 羽鸟曰降。——《礼记·曲礼》 大寒降。——《国语·鲁语》 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荀子·议兵》 降大任于是人。——《孟子·告子下》 休祲降于天。 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7) 又如:降液(对天降雨露的敬称);升降;降落;递降;骤降;降雨;沉降; 空降 (8) 诞生;降生 汤降不迟。——《诗·商颂·长发》 釐降二女于妫汭。——《书·尧典》 惟庚寅吾以降。——《楚辞·离骚》 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己亥杂诗》 (9) 又如:降精(生下良马);降诞(降生,诞生) (10) 赐给;给予 无坠天之降宝命。——《书·金滕》 (11) 又如:降锡(赐给);降德(赐予恩惠);降祥(降下吉祥);降福;降诏 (12) 下嫁 。如:降嫔(皇家女下嫁);降婚(下嫁) (13) 另见 xiáng(1) 投降 曷为不言降。——《公羊传》。注:“降者自优之文。” 每得降卒。——《资治通鉴·唐纪》 琮已降。——《资治通鉴》 诈云欲降 指言盖降 (2) 又如:降附(投降归附);降骨(投降者的骨骸) (3) 降服,使驯服 六卿三族,降听政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注:“和同也。” 其能降以相从也。——《左传·隐公十一年》。注:“降,降心也。”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唐·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西游记》 (4) 又如:降发(降伏;制伏);降视(降伏);降龙(以佛法降伏神龙) 形容词 (1) 欢悦,快乐 亦既覯止,我心则降。——《诗·召南·草虫》 (2) 同“详”。详细 则俺那官人要个明降。——元· 孟汉卿《魔合罗》 (3) 另见 英文翻译descend, fall, drop; lower, down
方言集汇◎ 粤语:gong3 h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5 hong2 [宝安腔] gong5 | hong2 [海陆丰腔] gong5 hong2 [台湾四县腔] gong5 hong2 [客英字典] hong2 gong5 [东莞腔] hong2 gong5 [陆丰腔] hong3 gong5 [梅县腔] hong2 gong5 [客语拼音字汇] gong4 hong2 [梅县腔] gong5 ◎ 潮州话:gang3(kàng) hang5(hâng)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