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弯曲盘旋。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其君居 平壤城 ,亦谓 长安城 , 汉 乐浪郡 也。去京师五千里而赢,随山屈繚为郛。”
引证解释
⒈ 弯曲盘旋。
引《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去京师五千里而赢,随山屈繚为郛。”
屈缭的网络释义
屈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丝有关尞( )声。本义:缠绕)(2) 同本义 缭,缠也。——《说文》 再缭四寸。——《礼记·玉藻》。疏:“绕也。” 弗缭。——《仪礼·乡饮酒礼》。注:“犹紾也。” 肠纷纭以缭转兮。——《楚辞·怨思》 缭之兮杜衡。——屈原《九歌·湘夫人》 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后汉书》 (3) 又如:缭肘(即“镣ń”。囚禁犯人的脚镣、手铐);缭绕(缠绕);缭纠(缠绕相连貌) (4) 围绕;绕道而行 矜纠收缭之属。——《荀子·议兵》。注:“缭绕,言委曲也。” 每一门内,四缭连屋。——《聊斋志异·金和尚》 (5) 又如:缭曲(迂回曲折;婉转含蓄);缭眺(谓声清而长) (6) 祭祀名 八月缭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以手纵持肺本,循之至于末,乃绝以祭也。” (7) 又如:缭祭(周礼九祭之一。祭以左手纵持肺根,右手取肺尖,缭绕使断,取以为祭,故称) (8) 缝纫法之一。用针斜着缝缀 。如:缭衣缝;缭贴边 (9) 假借为“撩”。撩乱,纷乱 缭乱边愁听不尽。——唐· 王昌龄《从军行》 名词 (1) 用以固定船帆的绳索 。如:帆缭;缭手 英文翻译wind round, rap around, bind
方言集汇◎ 粤语:liu4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