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笔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曲笔。因有顾忌而委曲叙事的一种笔法。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辨往哲之屈笔,闻者解颐。”
引证解释
⒈ 犹曲笔。因有顾忌而委曲叙事的一种笔法。
引明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辨往哲之屈笔,闻者解颐。”
屈笔的网络释义
屈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粤语:bat1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