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死

qū sǐ [ qu si]
注音 ㄑㄨ ㄙˇ

词语释义

屈死 qūsǐ

(1) 蒙冤而死

die of being wronged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die of being wronged] 蒙冤而死 蒙冤而死。唐 胡曾《咏史诗·杀子谷》:“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树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

屈死的国语词典

含冤受屈而死。

如:「这出戏演到主角屈死时,台下的观众不禁发出叹息声。」

屈死的网络释义

屈死

  • 蒙冤而死。
  • 唐 胡曾《咏史诗·杀子谷》:“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树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
  • 屈死造句

    岳飞虽然屈死风波亭,却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
    第五殿,阎罗天子包,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没有“屈死鬼”,社会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和谐。
    第五殿,阎罗王,十殿阎王之首,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多数父母屈服了。他们同时也愤怒地知道不会有人为这些屈死的孩子负责了。
    第五殿,阎罗天子包,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屈死的天伦,并十二位屈死老前辈,保佑我左连城上北京告状,一路平安,似雪覆盆之冤!“正然祷告,耳畔忽闻銮铃响亮,竟奔前来。
    前本居第一殿,固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
    邱运生是朕亲自审定,御批处决的犯人,下边还敢做手脚,如此看来,天下屈死的冤魂恐怕多得很呢。
    于是,不少中国人,在战死鬼、屈死鬼和亡国奴之间,选择了当屈死鬼和亡国奴的屈辱之路,却不愿为国家和民族而战。
    被杀的娇女的阴魂,既是贩奴过程中屈死的六千万黑奴冤魂的化身,也是整个黑人苦难历史的缩影。
    由于丈夫的兄弟们说丈夫是“屈死鬼”,不让他入祖坟,所以只能孤零零地寄埋在这个山头。
    若不是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青龙神君必冤沉海底,屈死伏龙寺井中。
    你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何必自己把自己逼成个屈死鬼呢?这点上,咱得向天后学习。
    如果我可以为你屈死,那么我可以再多爱你一次吗?
    现在完全可以预料,如果不给周秀云打上“讨薪”的标记,而是直接说她被警察打死了,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死了就死了,又多了个屈死鬼。
    即使鞭尸,也不能让那数千万近亿的屈死鬼复活了!那是反人类罪呀!鞭尸也无法补救空前绝后的民族灾难!回复本帖。
    最终,她俩不得不成为死不瞑目的屈死鬼。
    我说那不是挺好,花花说好个屁,憋屈死了。
    不知多少抗日志士死在这枪和刺刀下,不知多少日军士兵的屈死鬼未能返回日本。

    汉字详情

    [qu]
    部首: 327
    笔画: 8
    五笔: NB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UU
    四角: 772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bend, flex; bent, crooked; cr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wat1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si]
    部首: 406
    笔画: 6
    五笔: GQXB
    五行:
    仓颉: MNP
    四角: 1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形容词

    (1) 死板,不灵活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副词

    (1) 甚;极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名词

    (1) 死刑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英文翻译

    die; dead; death

    方言集汇

    ◎ 粤语:sei2 si2
    ◎ 客家话:[东莞腔] si3 [宝安腔] si3 [客英字典] si3 [陆丰腔] si3 shi1 [梅县腔] si3 [海陆丰腔] si3 [客语拼音字汇] xi3 [台湾四县腔] si3 [沙头角腔] si3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姊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sisiix/s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