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束

qū shù [ qu shu]
注音 ㄑㄨ ㄕㄨˋ

词语释义

压抑约束。

词语解释

  1. 压抑约束。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盖尝远稽列国,近证宗邦,知民彝之絯蔽,自由之屈束,每於歷史传説,往哲前贤,积久累厚之群为尤甚焉。”

引证解释

⒈ 压抑约束。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盖尝远稽列国,近证宗邦,知民彝之絯蔽,自由之屈束,每於歷史传説,往哲前贤,积久累厚之群为尤甚焉。”

屈束的网络释义

屈束

  • 屈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ū shù,是指压抑约束。
  • 汉字详情

    [qu]
    部首: 327
    笔画: 8
    五笔: NB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UU
    四角: 772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bend, flex; bent, crooked; cr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wat1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shù [shu]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K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L
    四角: 509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姓

    量词

    (1) 把,小捆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英文翻译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方言集汇

    ◎ 粤语:c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k7 sok7 cuk7 [梅县腔] chuk7 [海陆丰腔] suk7 sok7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suk7 [陆丰腔] zo3 [东莞腔] cuk7 [沙头角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sug5 [宝安腔] c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玉入聲開口三等ɕĭwoksjyuk/sj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