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屈橈 ”。弯曲。
《诗·大雅·嵩高》“揉此万邦” 唐 孔颖达 疏:“《易》称揉木为采,谓屈橈之也。”
退缩;屈服。
《淮南子·氾论训》:“陈卒设兵,两军相当,将施令曰:斩首拜爵,而屈挠者要斩。”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武 心意愈坚,终不屈挠。”《后汉书·独行传·周嘉》:“屡被掠楚,辞无屈橈。”《魏书·陆俟传》:“当官而行,无所屈橈。” 明 李贽 《李中谿先生告文》:“盖慈祥愷悌,虽於人无不爱,然其刚毅正直之气,终不可以非法屈挠,故未四十而掛冠以老。” 梁启超 《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 噶苏士 外当此大敌……彼曾不屈挠,日激厉诸将以死报国。”
阻挠。
明 张居正 《答边镇督抚》:“正功罪,明赏罚,惩姦覈实,此督抚事也,僕辈何敢屈挠焉。”
谓受压抑。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三:“使非 子敬 知,奇才徒屈挠。”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屈橈”。
⒉ 弯曲。
引《诗·大雅·嵩高》“揉此万邦” 唐孔颖达疏:“《易》称揉木为采,谓屈橈之也。”
⒊ 退缩;屈服。
引《淮南子·氾论训》:“陈卒设兵,两军相当,将施令曰:斩首拜爵,而屈挠者要斩。”
汉刘向《新序·节士》:“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
《后汉书·独行传·周嘉》:“屡被掠楚,辞无屈橈。”
《魏书·陆俟传》:“当官而行,无所屈橈。”
明李贽《李中谿先生告文》:“盖慈祥愷悌,虽於人无不爱,然其刚毅正直之气,终不可以非法屈挠,故未四十而掛冠以老。”
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噶苏士外当此大敌……彼曾不屈挠,日激厉诸将以死报国。”
⒋ 阻挠。
引明张居正《答边镇督抚》:“正功罪,明赏罚,惩姦覈实,此督抚事也,僕辈何敢屈挠焉。”
⒌ 谓受压抑。
引清黄鷟来《咏怀》之十三:“使非子敬知,奇才徒屈挠。”
屈挠的国语词典
屈服折从。
如:「失败并不可耻,只要不屈挠,终有成功的一天。」
屈挠的网络释义
屈挠
屈挠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 同本义 挠,扰也。——《说文》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 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4) 搅,搅动 挠,搅也。——《声类》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 (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 (6) 阻挠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 (8) 恼乱,烦扰。如:挠扰(烦扰;骚扰) (9) 搔;抓 。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10) 屈服 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 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 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 (12) 弯曲 栋挠。——《周易》 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 (13) 如:挠折(弯曲折裂) 形容词 (1) 弱 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 (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英文翻译scratch; disturb, bother; submit
方言集汇◎ 粤语:naau4 naau5
◎ 潮州话:nau1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