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意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委屈心意。犹屈就;迁就。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屈意从人,非吾徒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 巧娘 言虽愤烈,然自是屈意事 三娘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一节:“ 周武帝 为了专力对 齐 ,屈意交接 突厥 。”
引证解释
⒈ 委屈心意。犹屈就;迁就。
引汉董仲舒《士不遇赋》:“屈意从人,非吾徒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巧娘言虽愤烈,然自是屈意事三娘。”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一节:“周武帝为了专力对齐,屈意交接突厥。”
屈意的网络释义
屈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方言集汇◎ 粤语: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七志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